情景再现。
俗话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立刻就要考试了,圆圆决定来个考试前冲刺,把所学的科目好好复习一遍。于是一天下午,圆圆冒着烈日到学校外面的书店抱回了几本训练册。同桌马晓聪见圆圆大汗淋漓的样子,便问:“这么热的天你干吗去了?”
圆圆把手里的训练册往马晓聪面前一放,说:“买资料去了!”一边说着,圆圆一边嚷嚷:“书店的参考书真是太多了,我都挑花眼了。”
马晓聪翻了翻,圆圆买回来的是一本数学、一本英语和一本化学复习资料。马晓聪挠挠头,像想起了什么似的说:“你不久前不是刚买了数学和化学嘛,如何今天又买了?”
“这你可不了解了吧,”圆圆得意地晃了晃脑袋,“我多做几本训练册,就不相信考不好!”
马晓聪一听急了:“这么多题做得过来吗?你这个办法不太好吧!”
“哼,你了解什么,”圆圆不屑地瞟了小聪一眼,“好成绩都是从书山题海中奋斗出来的,不信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考试非常快就结束了,圆圆却没意抖中的欣喜,取而代之的是无限的懊恼:”要使早听小聪的话就好了,哎!”
追根溯源。
像圆圆如此信奉多做习题就能考出好成绩的孩子不在少数,一方面是由于老师爸爸妈妈们一直教会“实践出真知”。其次不少出色初中生的好成绩都源自日复1日的训练。但孩子们忽视了一个事实:出色的初中生了解针对自己哪一块薄弱的要点来加以适合的训练,而不是像圆圆那样毫无针对性地一通乱做。目前不少孩子除去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为了获得好成绩还会再为自己“开小灶”,多做一些参考书上的习题,可是到头来成绩却没什么提升,非常大程度是也是由于这个缘由。
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位高考考试状元曾说过这么一段话:“到了高中三年级,一直见一些同学整天抱着参考书,做完一本又一本。说实话我没看过什么课外辅导书。由于我觉得学校发的资料就已经足够了,而且那些资料都是经过老师精心挑选的,水平有保障。对于时间有限的大家来讲,能把这类弄通弄透就已经非常不错了。要了解兵在精不在多,要重水平而不在数目。”同样,做训练也是贵在精而不在多,习题排山倒海似的扑向孩子,小心讨犹不及。
教育想办法。
1.为孩子选择一本好的参考书。参考书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好的参考书会使孩子的常识系统化,思络明确,考试知识点不再有遗漏,而书中所选择的例题和解题办法通常都是非常经典的,可以做到举一反三,防止他们走不少的弯路,所以请为孩子选择国家权威部门出版的参考书。
2.不要把全部期望寄托在参考书上。参考书毕竟是参考用的,永远都代替不了教科书的地方。因此,孩子只有吃透教程,全方位把握大纲,再以教程大纲为本,以参考书为辅,才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3.纵览市场上的参考书,无非有三类型型:偏重解说与例题的、解说和训练兼重的和以训练为主的,对不一样的参考书在复习的不同阶段应该有不一样的训练方案,千万不可以胡子头发一把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