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中小学开学的日子,而河北容城县一中的王明等同学,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开始了高中一年级学习生活,暑假生活也被剥夺了。对此,校长刘向发表示,此举实属被逼无奈。假如不提前开学,会有更多的高分初中毕业生被附近徐水县综合高中“抢走”。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容城县一中遇见的状况在周围不少高中同样存在。徐水县综合高中等学校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异地高分初中毕业学生的信息,进行跨地区“掐尖式”招生,达成所谓的飞速发展。
高分毕业生源,愈加像“产品”
今年中考模拟试题一结束,成绩很好的容城县博奥中学初中三年级学生王明爸爸就不断接到徐水县综合高中老师打来的电话,期望他送孩子到徐水高中就读。 “老师还说孩子来了可以上重点班,学费也可以照顾。”王明爸爸说,家固定电话、手机常常接到劝说电话,中考成绩公布后打的就更多了。
安新县西里村村民辛全顺说,儿子今年中考得分647分,徐水县综合高中一名男教师8月5日来到他家劝说去那里上学,保证高考考试过本一分数线,学费免除,一学期下来还给生活费,假如带一个高分学生来,还可再奖励500元。他经不住劝说,就送孩子去了。
河北教育厅规定,为保证教育均衡进步,公办学校跨地区超范围招生、以物质引诱或擅自承诺招生、派出职员到初中学校或学生家庭进行招生,与招光复读生,皆是违规招生。
容城县一中校长刘向发说,徐水县综合高中等学校从周围县争抢高分毕业生已经持续了好几年,运用方法搞到学生父母联系方法,来人来电、物质引诱,鼓动徐水县外的高分初中毕业生前来就读。暑假期间,有100多名如此的初中毕业生进入徐水县综合高中。
记者从雄县、安新县教育部门获悉,两地分别有超越50名高分初中毕业生被徐水县综合高中或徐水县一中拉走。
雄县中学校长高景奇说,保定每个县教育进步不均衡,容城、雄县、安新等县前几年高考考试升学率一直排名较靠后,很不容易培养了一批高分生源,经徐水县综合高中等学校如此一折腾,当地学校的教学难有起色。为了遏制高分生源外流,他们也派老师入户家访,有些老师甚至同前来争抢生源的徐水老师发生冲突,后经上级教育部门出面协调才解决争端,但这一问题并没解决。
今年暑假期间,雄县中学、安新县一中两所学校的高中一年级新生也在8月中上旬开学,比规定时间提前了半个多月。雄县中学学生潘清华说,这是他有生以来过得最短的一个暑假。
抢得高分生源,“教学水平”暴涨
据悉,徐水县综合高中是一所1999年成立的高中学校,近些年教学水平大幅度提高,在周围区域声名鹊起。但周围一些县高中负责人说,争抢高分生源,可以事半功倍。就像“障眼法”,实质教学水平并不像外面传闻的那样好。
今年暑假期间,一些毕业生父母不时收到徐水县综合高中招生宣传信息,大体内容是,我校今年第三不负众望,力拔头筹,本一上线581人,本二上线1209人,来我校复读不收任何成本。
安新县一中校长杨二房说,这所学校只宣扬高考考试上线数目多,并不提上线率。由于这所学校到处争抢高分生源,违规举办复读班,导致参考人数多,上线数目自然也多,事实上线率并不高。
保定2010年高考考试省级示范性高中应届生上线状况初步统计显示,徐水县综合高中、容城一中、安新县一中、雄县中学应届生本科二批上线率分别为28.7%、26.54%、26.12%、37.46%,徐水综合高中在全市34所省级示范性高中里排名只有第20位。
徐水县综合高中副校长丁志勇同意采访时说,本校今年高中一年级新生录取2000多人,因为本校在当地的口碑很好,每年都有考上清华、北大的,周围县的学生想到这里就读拦都拦不住。
记者调查获悉,徐水县综合高中为了获得高分生源,甚至帮助学生进行学籍造假。按规定,一个考生只能在户口所在地注册一份学籍。安新县一中高中三年级毕业生李升鹏到徐水综合高中复读,学籍留在母校,而到徐水高中的他又多了一份学籍表。第一份学籍表上显示,学籍号为06330600120471,籍贯为安新县小王村,并有从安新县一中高中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班主任评语。第二份学籍表显示,他的名字、籍贯没变,学籍号变为06230600722184,还有徐水综合高中从高中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班主任评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栏内容由“爱国主义教育”、“植树”、“义务劳动”、“40公里远足”,变成了“去敬老院做义工”“春游”“环保宣传”。
记者到保定教育局查验发现,学籍号为06230600722184的学生是徐水县籍一名辍学学生。
容城县一中校长刘向发介绍,近年他们学校有上百名高中三年级毕业生未带学籍到徐水县综合高中复读,不知是怎么样办理学籍的。
基础教育是否会“本末倒置”?
教育专家觉得,部分区域的高分生源之争,反映了一些学校热衷浮夸的教育理念,与采取“移花接木”方法制造“教育政绩”的不正之风,如此的学校容易舍弃教书育人的职责,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安新县一中校长杨二房说,每年中考试前后,高中校长和老师要为留住生源而花尽心思,没精力研究教学和管理。过去是学生求着学校录取,目前是学校求着学生留在当地就学,教师尊严扫地。在生源争夺过程中,一些考生变得“硬气”起来,与学校交涉需要不交学费,不然就要向徐水县高中转学。
一些徐水县以外的学生父母反映,徐水县综合高中每班学生高达八九十人,班容量那样大,担忧老师非常难照顾到孩子。
当地的学生父母则觉得,徐水县综合高中很多招收外地高分生源,挤占了当地的教育资源,致使了分数线比周围县统招分高出五六十分,低于554分就要交钱。
记者调查发现,徐水县综合高中今年高中一年级新生2000多人,有一多半为“高价生”,依据考分不同缴纳成本4000元到6000元不等。
高分生源“争夺战”由来已久。2009年,徐水县综合高中、徐水县一中、保定一中等学校因违规招生被保定教育局全市通报批评,责令纠正违规行为。今年8月12日,保定教育局第三对徐水县综合高中、定州中学等学校违规跨地区招生提出批评,需要所有跨地区招收的学生需要予以清退。然而,单从徐水县综合高中的招生状况看,上级教育部门这一需要并没得到严格落实。
雄县中学校长高景奇觉得,在高分生源争夺的背后,还是高考考试升学率的指挥棒在起用途。一所地方高中高考考试成绩好,校长就能披红戴花,享受物质奖励,老师的奖金就高。更为紧急的是,高考考试升学率与县长政绩考核挂钩,假如高考考试成绩不理想,不只教育局长、高中校长脸面无光,还可能官位不稳。
国家里长期教育改革进步规划纲要提出,应克服应试教育的倾向,改进高中教育教学评价,打造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然而,安新县一中校长杨二房表示,在现在的高考考试选拔规范下,处于起步阶段的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缺少健全的客观标准,在日常操作性不强,政府、学生父母和社会公众重视的仍然是高考考试升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