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孩子上学真不省心,不只要靠自己有出息,还要“拼爹拼妈”。
从上婴幼儿园起,儿子就常常拿回来他根本没办法完成的作业,主如果一些手工活,什么灯笼啦、贴画啦、黑板报啦,等等。不是每一个孩子都那样心灵手巧,但从交上来的作业看,每一个孩子的手工都非常精巧。
过去学过爱迪生做丑陋小板凳的故事,但中国的爸爸妈妈好像都想证明我们的孩子比爱迪生更强,一直越俎代庖,结果,把不少中国的“小爱迪生”,生生抹杀。
婴幼儿园就开始“拼爹拼妈”,到了小学就更盛了。目前还记得好几件很难忘怀的事,其中一次是儿子学到关于名川大山文章时,老师需要学生回家上网探寻祖国的名山大川、著名建筑,做成板报用彩色打印机打出来。家里还能上网,但没打印机,更没彩色打印机。这轮“拼爹”,儿子输了,没法上网的家庭输得更惨。
幸亏这种作业不多,不然真的会逼得每家都去买台彩色打印机,专门为完成孩子作业而筹备。即使一次,也够让爸爸妈妈汗颜的了。
还有那学校或班级的联欢会联谊会,什么父母不积极表现?或采购物品、或登台表演、或张罗后勤,忙得比孩子们还努力。千言万语却很难表达,只能像老外一样耸耸肩两手一摊,无奈呀!
不是哪家爸爸妈妈想炫耀,实在是学校角逐太激烈——只须配合孩子作业完成得好,孩子就会被表彰,就会得到老师的更多眷顾。哪个又想让孩子在学校被冷落呢?
众人皆醉,我只能陪醉——不少孩子上奥数了,大家只能也让孩子上。但有件事却让我后悔自己“太不懂事”——某一天,奥数老师发来短信,说儿子作业完成不理想,期望父母多辅导多督促。我傻傻地回复:目前不少奥数题目连父母也不会做,期望老师多指教。但老师再也没回复,我那个心里啊,惴惴的,一直到目前。
儿子“拼爹”,输了;“拼妈”,现在还没有输,我却有点不甘心。就说天天回家的作业,最初需要父母签字,后来要父母写反馈建议,再后来,孩子他妈一下班就忙着督促辅导作业,无一刻闲暇。稍微啰嗦几句,爱人几乎委屈得流泪:“哪家母亲都如此,再不盯紧点,儿子会吃亏的,输不起啊。”
教育孩子,的确需要学校和家庭一同完成,但完全不必这样“绑架”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