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的孩子回家什么都不和母亲说。母亲担忧、焦虑、想了解,难免会去追问孩子,越追问孩子可能越不说。
孩子不交流 五大缘由要了解
母亲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孩子为何不和母亲说,是不是有以下几方面是什么原因:
母亲有的情绪化:在学校发生的事情不敢说,是由于说了怕母亲沉不住气,把事情闹大,在学校受气的还是自己;是否不相信母亲可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说了也没用,不说就成了习惯。
母亲严厉:孩子不敢说,甚至不可以承受说了或许会遭到打、骂如此的后果,一般会以压抑我们的方法和母亲互动。
母亲自己焦虑:孩子可以感觉到母亲的紧张,不说也是保护母亲的一种方法。这只能说孩子“太懂事”、懂事的超出了他这个年龄的特征,此时找注意孩子承担得是不是过多。
孩子说了母亲也不相信:时间长了孩子就不说了。由于每次孩子怎么说,母亲都站在其他人的立场来对孩子指指点点,觉得孩子做得不好。孩子得不到理解,所以选择沉默不说。
爸爸妈妈追求完美:用完美的规范来需要孩子,对孩子指责、挑剔得多,看不到孩子身上的优点,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对我们的不认可,久而久之就不想和爸爸妈妈说了。
找到突破口 亲子关系要五步走
爸爸妈妈如何做可以使孩子开口交流呢?
第一步:去知道孩子。孩子为何不和母亲说?找到缘由,母亲改变之前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法,大概打通母子之间交流的障碍。
第二步:去倾听孩子。让孩子可以说出对母亲的不满和之前的做法对孩子导致伤害的地方。在孩子可以开口说的时候,母亲可以做到专注地去听,不评判、不指导、不指责、不抱怨,只不过听到,并且把听到的反馈给孩子,让孩子了解你在听、听懂了。爸爸妈妈仅可以做到倾听孩子,就会使孩子的感受发生改变。
第三步:去感受孩子的感受。假如爸爸妈妈可以站在孩子的立场,感觉到孩子的感受,并且把感觉到的东西反馈给孩子,孩子由于我们的感受被接纳,抗拒心理就会减弱。
第四步:帮助孩子表达我们的感受。在家不和爸爸妈妈说的孩子,总是会压抑自己。想想平常大家对孩子的需要是不是太严格?想想家庭是不是不民主?假如有些话,爸爸妈妈自己第一作出榜样,才能在家创造一个真的自由自在的环境,允许孩子出错,让孩子逐步地放开自己,可以自如地表达我们的任何看法和想法。
第五步:要看到孩子的进步,时常认同、鼓励和赞美孩子。
相信通过努力,亲子关系肯定可以得到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