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级一整年,对于中考复习,可以分三阶段:
【第一阶段】初中三年级暑假7月-一模考试前次年1月初,是第一轮总复习,目的聚焦针对一模考。学习重点:【按每一个要点】,把以初中三年级上为主的初中四年的所有要点,全部地毯式过一遍,构建常识体系。
【第二阶段】初中三年级第二学期1月初-4月下旬,是第二轮总复习,目的聚焦针对二模考。学习重点:【按常识板块】,把整个初中的常识过第二遍,根据常识板块。
【第三阶段】初中三年级第二学期4月下旬-中考试前6月中旬,是第三轮冲刺,目的聚焦针对最后的中考。学习重点:把整个初中常识,【根据题型】,过第三遍。比如,语文的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的主旨总结题,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理解的文章结构题、主旨题,作文。数学的18,24,25题三道压轴题。英语的完形,首字母,写作。所以对于中考,要把整个初中的常识,学习过三遍,同时侧重点一直放在压轴题上。把明确的已知的不可逆的重压,切割分散后,往前移,就是最高效的规划和练习。在所有些练习中,除去努力以外,最非常重要的是体系!好的体系,可以事半功倍,碾压对手。
通常来讲,对于应试提分练习,任何学科,至少需要整理总结出3个版本的“常识体系”,其实与前面所提到的3个阶段是一一对应的:
第1个体系,这个学科的按年级分类的常识体系,这是最容易见到的,也是最基本的,由于大家的教程就是根据这个版本设计的。但这个形式的体系,不是最科学的,只不过由于年级的不同,设置了不同困难程度的内容。
第2个体系,这个学科的按常识板块的体系,由于每一个学科,不一样的要点之间,势必是存在内部的常识逻辑关联的,可以分成不少要紧的常识板块,比如数学的函数,几何,再细分如三角形,四边形,圆,根式,分式,方程等等。这个形式的常识体系,其实是对大家课本的在总结和整理。更符合常识本身的体系性。
第3个体系,根据这个科目的试题结构题型的常识体系,这个更有益于大家应试的针对性刷题提分练习。
另外,中考,真的可以押题吗?
理论上和逻辑上是可以的,所以事实上也大概。️从中考的命题角度看,每年考的要点,是基本不变的。️从解题思路方法的角度看,每一个要点,基本的解题思路也是不变的,只是一正一反、发散综合地变个形式而已。️从考试性质上看,中考最重要是义务教育阶段结业考试,第二才是升学筛选选拔有哪些用途。
中考的困难程度是8:1:1,80%基础,10%中困难程度,10%高困难程度。所以90%的常识和题型,是不难的固化的,即便剩下的10%,本身也没超纲。
所以,理论上和逻辑上是可以。就看事实上,学生如何学,老师如何教。
上述供大伙参考
(图文来自互联网,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