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以“科技帮助,以爱赋能-家庭教育开启新征途”为主题的研讨会在京举行,清华社会科学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赵昱坤提出了“教育焦虑”容易使孩子患上“空心病”。
教育焦虑从何而来?
内卷现象紧急,孩子们不堪重负,在学校和各类培训机构占用时间之余,孩子们极少有空闲用来自由支配。
看到大伙都在让孩子拼命往前赶,不少父母就开始焦虑。由于父母不了解自己家里孩子没努力的时候其他人家孩子是否也已经在努力,面对未知与各种不确定性,父母决定开始“鸡娃”。
孩子在同意这所有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地向着功利的目的前进的状况,在这种状况下,孩子们非常难真的满足内心的需要,甚至可能患上“空心病”。
而教育焦虑是导致“空心病”的重要原因。在青少年阶段过度焦虑,会致使在成人阶段对工作无兴趣,对生活无热情,处于一个“丧”的状况,内在价值感缺失。这就是空心病。
家庭教育需要做到什么样的转变
父母常常了解要给孩子更多的爱,但,爱也应该适度。同时,父母也需要注意的是,家庭教育不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庸。
家庭教育即生活教育。在日常,不少父母都不会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这致使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与爸爸妈妈互动的机会也相对降低,很难增进亲子关系,而把时间用在电脑游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