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有句名言:“一个乐观主义者,即便处于一无所有些境地,也能找到通向幸福的道路。”
日常,总免不了磕磕绊绊、一地鸡毛。面对烦恼,心态不同,处境也大不同。
消极、抱怨,没办法改变近况,反而叫人踟蹰不前。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也会回以微笑。
对孩子来讲,爸爸妈妈的心态也影响着他们的身心进步和内心的幸福感。
做一个心态乐观的爸爸妈妈,给孩子带去正能量,孩子一生都会受益。
01
爸爸妈妈消极、爱抱怨,孩子沦为牺牲品
一直以来,大家都在强调:爸爸妈妈的情绪映照着孩子的世界。
爸爸妈妈乐观、积极,就像阳光照耀着孩子的整个世界,带给孩子满满的安全感。
他们感到愉悦、放松,内心充盈,可以把全部的精力用于进步自我。
而当爸爸妈妈常常释放悲观、消极的情绪,孩子的世界就一直阴雨连绵,内心产生不安全感,心理重压非常大,情绪低落、焦虑水平升高。
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情绪处置能力不足,假如长期得不到排解,会严重干扰身心健康。
日常,有一些父母,心理比较脆弱、情绪管理能力差,常当着孩子面唉声叹气、抱怨工作的不顺、生活的困难;
遇见一点不顺心的事就情绪失去控制,甚至把气撒到家人身上,引发争吵;
还有些父母,和伴侣离婚,或者对家庭近况不满,一直愁眉苦脸,完全失去了活力·····
过去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求助:和悲观的爸爸妈妈在一块自己也变得忧郁如何解决?
其实我本人已经没什么了,我想要生活向前看,可我总被我妈影响着。
我的生活才刚最初,可我真的一点激情都没。”
父母时常低估了我们的情绪状况对孩子的影响,可以说,爸爸妈妈情绪不佳,孩子是不敢开心的。
这段话源于英国教育家、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他同时指出:
心态消极的爸爸妈妈,孩子常常感觉到负能量,容易对自己丧失信心、对生活失去期望,影响他的学习和个人成长。
02
心态好的爸爸妈妈,孩子幸福感更强
作家莫言在散文《妈妈》里有如此一段叙述:
当时,在大家这个人口海量的大伙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妈妈,饥饿最紧急的也是妈妈。但妈妈的乐观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将来的期望。
这是一个妈妈对她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
心态乐观的爸爸妈妈,带给孩子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和期望,孩子内心充满自信和力量,敢于面对日常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收成生活的乐趣和幸福。
日本喜剧界泰斗岛田洋七(原名德永昭广)在《佐贺的超级阿嫲》一书中,记录了自己童年年代被寄养在姥姥家的故事。
父亲早逝,一个人一个人经营着小酒馆的母亲,因无力分身照顾他,所以决定把昭广送到乡下的姥姥家。
贫穷,是这段日子里最为深刻的主题。
住在破烂的茅草屋,祖孙两个常常没米下锅,只能靠早点睡觉挨过饥饿的夜晚;做饭的食材,要靠在门口小河上架起木棍,拦住从上游漂下来的瓜果菜叶······
虽然天天面对极端贫困的生活,但超级乐观和富有生活智慧的姥姥,活得比其他人都要高兴。
她总有无数神奇的主意,让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也让家一直充满温暖和快乐。
姥姥的生活哲学是:到底是幸福还是不幸,那要看你如何想了。
姥姥如此告诉昭广,穷是不可怕的,要笑对贫穷。
姥姥用乐观豁达的生活智慧,把快乐和阳光的心态植入到了昭广心间。这段历程一直勉励着他,让他最后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相声演员。
作为爸爸妈妈,多给孩子传递快乐和正能量,才会让孩子形成乐观的心态、积极的思维,不会让人生中的挫折击倒,勇敢地笑到最后。
003
心态乐观,生活才会越过越顺
朱光潜过去在给《给年轻人的十二封信中》写道:
倘若把自己看得伟大,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屑”的看待;倘若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值得”的看待。
我劝你多打网球,多弹钢琴,多栽花木,多搬砖弄瓦。倘若你不喜欢这类玩艺儿,你就谈谈笑笑,跑跑跳跳,也是好的。”
日常的烦恼和困苦无可防止,但大家可以转变我们的心态。
从积极、正面的角度去看待事情,不少烦恼就会烟消云散,也能给内心增添信心和力量。
心态乐观了,对家人传递的是积极的能量,彼此之间相互影响,家庭就会愈加好,生活也会越过越顺。
正如心理学家贝曼博士所说:
在教育孩子方面:
了解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擅长赏析孩子的特征和长处,不盲目与人比较。依据个性来培养,让孩子成为与众不同的自己。
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是非常正常的,父母用积极的见地看待孩子,少一些否定和打击,多从正面引导,更利于孩子不断进步和健全。
在日常:
多关注生活的乐趣和美好的一面,不要一直沉溺在负面情绪中;
与其焦虑,不如通过实质行动向着我们的目的努力,就算是微小的一步,日积月累,就会看到成就;
爱自己,疲惫时给自己放个假,和家人朋友谈谈心,调整好状况,才能更好地出发;
多想想自己已拥有些,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更能领会到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图文来自互联网,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