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孩子:爸爸妈妈需防止的六种态度
1、过度表彰
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表彰是鼓励和一定的方法,但过度表彰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当孩子没办法达到爸爸妈妈过高的期望时,他们会感到挫折和内疚。比如,爸爸妈妈一直夸孩子“太聪明了”,当孩子在考试中表现不佳时,他们会感到自责和沮丧,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会遭到打击。
因此,爸爸妈妈最好针对具体事情进行表彰,比如“你今天的作业写得非常不错!”如此的具体表彰会愈加有效。
2、过多提问
很多爸爸妈妈渴望更多地知道孩子,因此常常会问孩子很多问题,比如“今天老师有没提问你?”“数学考得如何?”如此的过多提问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感和抵触,甚至让孩子感觉爸爸妈妈非常讨厌。
与其过多提问,爸爸妈妈可以更多地参与孩子的世界,与他们一块游戏、聊天,通过不经意的交流,会发现孩子的很多秘密。
3、过多命令
频繁的命令容易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当孩子对如此的命令不再理会时,爸爸妈妈应该深思自己在孩子眼中的信誉问题。
更好的做法是与孩子打造合作关系,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和责任感。比如,爸爸妈妈可以与孩子商量拟定学习计划,让他们参与决策的过程,如此孩子会愈加想配合。
4、不承认孩子的感受
很多爸爸妈妈常常不承认孩子的感受,当孩子说“母亲,我怕,打针非常疼”时,爸爸妈妈常常会安慰说:“宝贝,没关系,不疼的。”如此的不承认只能让孩子感到委屈和恐惧。
更明智的做法是承认孩子的感受,并给予理解和支持。比如,爸爸妈妈可以说:“宝贝,母亲了解,打针是疼的,但打完针后病就能好。”如此孩子会感到被理解,他们的感受也会得到缓解。
5、呵斥和嘲笑
当孩子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一些父母会大声呵斥,甚至嘲笑他们。这种做法会紧急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正确的做法是针对事情而非人提出批评。爸爸妈妈可以帮助孩子剖析问题所在,并提供解决方法,让孩子了解怎么样改变我们的表现。
6、不以身作则
爸爸妈妈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当孩子在外与人打架时,爸爸妈妈假如以打骂的方法处置,会让孩子感到不公平,觉得爸爸妈妈的行为与他们所教会的相悖。
教育应该是一个双向的过程,爸爸妈妈需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比如,爸爸妈妈可以积极解决冲突,与别人维持好的交流和合作,如此孩子会愈加想模仿他们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