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的心理根源在于潜在的以自我中心与太在乎其他人对我们的怎么看。自卑和自负是一对孪生子,它们的妈妈是以自我中心。自我中心者心理活动总是是如此的:其他人应该围着我来转,这个题我不可以100%做对,万一错了他们笑我如何解决?我不可以让人看不起!就算这个事实上办不到,为了有面子我也不可以承认它;所有这类思想的核心就是太在乎其他人怎么看以自我为中心。
自负的起源
自己把自己理想化了的种种观念构成了霍妮所说的“自负系统”。这种系统,会用各种“需要”来强化我们的形象:我需要遭到每人尊重;我需要能防止任何错误;我需要对每个人都有礼貌;我需要天天都做出成绩;我需要在什么方面都不落人之后;我需要……这类“需要”,象是暴君一样强制性地命令当事人不惜所有地追求某种不真实的目的,维护自负系统的完整性。而事实上,这种自负的目的刚开始就是不真实的,也就注定了它的追求势必是失败的,于是就产生了神经症。
当自负系统运转起来的时候,可以带来一时的热情高涨,意气用事。但在挫折之后,立即就变得沮丧灰心、颓废和不知所措。从自负走向自卑,轻而易举。这当中缺少的是弹性,灵活性。自负者对自负的不真实目的追求十分机械刻板,自然会干扰到对挫折归因与认识的片面性,走向极端。
产生自我怀疑之后容易变得自卑
如此,当挫折产生时,最易产生自我怀疑,怀疑自己能力不可以什么都办不到,怀疑自己不完美,从而愈加不敢尝试,强化了自卑感,使自己变成了低人一等的存在。不管自卑还是自负,都是不好的的心理状况,自卑者的最后归宿就是宿命论,这所有归根到底全都是运势不好,自己就是不可以,舍弃努力就是一种逻辑势必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