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幼儿家庭教育  幼教  学习  注意力训练  育儿新知  智力开发  家长教育心得  教育  学习动力  家庭教育帮 

2023年沪教版初中化学初三第二学期第5章《初识酸和碱》测试题6

   日期:2025-08-07     来源:www.byxlr.com    浏览:793    
文章简介:《初识酸和碱》测试题   1、单选题 1.某露置于空气中的生石灰干燥剂,测得其中Ca元素水平分数为60%,向10g干燥剂中加足量稀盐酸使其完全溶解。正确的说法是   A.加入盐酸肯定有气泡产生 B.生成CaCl2的物质的量为0.15mol ...

《初识酸和碱》测试题

 

1、单选题

1.某露置于空气中的生石灰干燥剂,测得其中Ca元素水平分数为60%,向10g干燥剂中加足量稀盐酸使其完全溶解。正确的说法是

 

A.加入盐酸肯定有气泡产生

B.生成CaCl2的物质的量为0.15mol

C.此包干燥剂的组成可能是CaCO3

D.干燥剂的成分可能是Ca2、CaCO3的混合物

2.有以下说法:①烧碱暴露在空气中水平会增加;②浓硫酸暴露在空气中溶质的水平分数会增大;③石灰水暴露在空气中溶液的水平会增加;④浓盐酸暴露在空气中溶质的水平分数会减小⑤久置空气中的生石灰水平会增加。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①④⑤    D.②④⑤

3.在“革新实验装置”的竞赛中,某些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下图是四位同学对实验中的部分现象进行的预测,预测正确的是( )

 

A. B.C. D.

4.下列各组物质中,根据混合物、氧化物、酸、碱的顺序排列的是()

A.冰水共存物、液氧、硫酸、火碱    B.海水、干冰、硫酸、熟石灰

C.碘酒、高锰酸钾、硝酸、氢氧化镁   D.清爽的空气、过氧化氢、硝酸、纯碱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e和Fe2O3都能与稀盐酸反应,都生成氧化铁

B.置换反应前后肯定有化合价发生变化

C.可用酸碱指示剂测定溶液酸碱度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肯定是中和反应

6.中考复习阶段,小华同学梳理了以下常识:

①太阳能、风能和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②洗涤剂常用来洗涤油污,是由于洗涤剂能溶解油污;③日常通过加热煮沸减少水的硬度;④用果汁、小苏打、柠檬酸、凉开水等自制汽水;⑤在粗盐提纯实验中,蒸发溶液时,等到水全部蒸干才移走酒精灯 ;⑥可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⑦水是最容易见到的溶剂,通过初中化学所学的四种基本反应种类均可生成水。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②⑤⑥    B.①③⑥    C.③④⑦    D.③④⑤⑦

7.黄龙洞是张家界的一个著名景点,洞中有千姿百态的钟乳石和石笋,它们形成的化学原理为:①H2O+CO2+CaCO3=Ca2.②Ca2CaCO3↓+H2O+CO2↑,则②的化学反应是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8.好习惯要从头抓起,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检验氢气的纯度

B.稀释浓硫酸

C.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D.验证水平守恒定律

9.下列物质中是碱的是

A.NH3·H2O B.C2H5OH C.Na2CO3 D.CH3COOH

10.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熄灭酒精灯 B.二氧化碳验满

C.稀释浓硫酸 D.蒸发结晶

11.下列各组气体中,均可以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一组是

A.O2、CO、CO2 B.H2、O2、HCl

C.H2、SO2、CO D.H2、O2、CO

12.下列归类错误的是()

选 项

物 质

分 类

A

盐酸、硫酸、碳酸

B

煤、石油、天然气

化石燃料

C

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具备还原性的气体

D

二氧化碳、臭氧、甲烷

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A.A B.B C.C D.D

2、实验题

13.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办法。如图是初中化学容易见到装置,请回答:

 

仪器①的名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用纯净物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欲用活泼金属与稀硫酸反应制取干燥的H2,请从这类装置中选择并连接一套组合装置,根据气流从左到右的流向,写出所选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_________________。

在实验室,小宇同学为验证CO2的性质,将制取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剖析其中是什么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实验室使用以下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CO2,并验证其部分性质。

 

(1)仪器A的名字_______。

(2)装置A中不可以用碳酸钠粉末代替石灰石是什么原因_______。

(3)C装置中浓硫酸有哪些用途是________。

(4)在D处采集二氧化碳的办法_________。

 

3、判断题

15.已知A~G为初中化学容易见到的物质。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发生反应。已知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些酸,E是最轻的气体,B和D所含元素相同,C是一种红棕色固态。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G______。 

(2)写出A—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16.现有A~F六种容易见到物质,可用A与沙子混合来砌砖,也可用A的浆液粉刷墙壁;B、C、D均为氧化物,且C与D会化合生成A,A与E中只有一种元素相同,F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假如连线两端的物质表示能反应,它们的反应关系如图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

(2)写出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B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当A溶液中通入过量的B的过程中,会察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现有木炭、一氧化碳、氧化铜、氧化铁、稀硫酸五种物质,它们之间发生的反应,可用“A+B→C+D”表示.

(1)若A为单质,A与B在高温下反应,可察看到固体粉末由黑色渐渐变红,则B是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若A为气体化合物,A与B在高温下反应,可察看到固体粉末由红色渐渐变黑,则A是_____,B是_____.

(3)若A溶液pH<7,A与B在常温下反应,可察看到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计算题

18.现有20mL水平分数为98%的浓硫酸。

要想计算其水平大小,还需要了解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向盛放有该浓硫酸的锥形瓶中,滴加蒸馏水,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9.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不少同学对其产生了探究兴趣。

(1)甲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用手轻轻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烫,于是他得出“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乙同学觉得甲同学推理不合理,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为了验证甲同学的结论,将实验加以改进: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氢氧化钠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硫酸水平的变化

如图所示:

 

①由图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B点表示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pH渐渐_____________。

③B到C的过程中,烧杯内溶液中含有些阳离子有(填离子符号)____________。

(3)为了测定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水平分数,做了以下实验:取50g这种稀硫酸,加入40g、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①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水平分数。②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水平分数。

20.有一道作业题:取100 g溶质水平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0 g 19.6%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求所得溶液中硫酸钠的水平分数。批改时老师发现两种答案:

结果编号

计算结果

14.2%

7.1%

 

请你剖析并回答问题:

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时的水平比为________。

请判断什么结果是正确的______。

反应前后钠元素的水平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C 3.D 4.B 5.B 6.C 7.A 8.B 9.A 10.C 11.D 12.C

 13.长颈漏斗    2KMnO4K2MnO4+MnO2+O2↑    bdcfe或b→d→c→f→e或bdcf或b→d→c→f     所用盐酸的浓度过高或澄清石灰水已变质    

14.长颈漏斗    反应速率快,不利于气体采集    干燥气体    向上排空气法    

15.Ca2    6HCl+Fe2O32FeCl3+3H2O    

16.(1) Ca2 CaO HCl K2CO3

(2)CaO + H2O==Ca2

(3)无色液体中出现白色浑浊, 过一会儿又变澄清

17.氧化铜    C+2CuO2Cu+CO2↑    一氧化碳    氧化铁    3H2SO4+Fe2O3=Fe23+3H2O    

18.溶液密度    液体飞溅    

19.(1)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于水时,也会放出热量

(2)①放热,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②变小③Na+、H+

(3)H2SO4%=19.6%、Na2SO4%=15.8%

20.40∶49    7.1%    不变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