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中学按学生成绩分了快班和慢班,有一位刘老师,认真的察看了好班和差班学生的言行,发现了不少耐人寻味的东西。
差班学生对老师的话是都不如何听可是还湊合听,好班学生则因人而异,班主任、年龄较大、威信较高的老师说话就听,其他老师说话有时理都不理。
刘老师还注意到,两者对清洗工人的态度不同。譬如同是把地面弄脏了,差班学生有时会扫一扫,有时虽然不会扫,但当工人指出时,他的态度还不算坏。好班学生则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问之,则说:“当然应该由清洗工人扫,他就是干这个的嘛!”
刘老师的察看,未必全方位,她的怎么看也未必都对,若只不过依据以上材料得出好学生不如差生的结论,未免欠妥。但大家可以如此说,好学生有好学生的问题,其问题并未必比差生少,也未必比差生小。
那为何大家一般都感觉好学生的问题比差生少得多呢?由于好学生的问题都有我们的特征。他们的缺点一般都是深层次,由于擅长隐藏缺点外部破坏性又不大。对于老师来讲,他们的缺点本来就不容易发现,即便发现了也非当务之急。不像差生捣乱那样破坏安定。再说他们学习成绩好,一俊遮百丑,所以好学生的缺点。一般排不上老师的议事日程,除非他成绩降低,老师才会着急。父母是跟着老师跑。老师不谈好学生的缺点,父母自然放心了。他们的缺点在让人遗忘的角落里悄悄成长,越长越大,等到老师和父母感觉成问题的时候,已经闹大了。所以好学生不出事就不出事。出就出大事,出事就吓人一大跳。
在这个意义上大家可以说,教育好学生其实比教育差生要难。能否准时筹备地发现好学生的问题苗头变得非常重要。那样,好学生容易见到的问题有什么呢?
1、极易失去自我
绝大多数父母和老师都是根据我们的想法塑造学生,好学生都听话,遇见这样的情况一直竭力压抑自我去迎合成人的需要。正常的自我控制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缺的,然而过分的自我压抑,会导致紧急的心理创伤。
2、依靠心理重
独生子女常见有依靠现象,但好学生好像比其他学生依靠性更强一些,由于他们除去学习以外,几乎什么都不必管,因此得不到训练。依靠性强的孩子长大困难孝顺,由于他们习惯了同意服务而不习惯为其他人服务,不少爸爸妈妈为了孩子做马牛却乐在其中。为何?“我儿子上了重点大学”,这一条就足以抵销所有辛苦和委屈,然而上了大学又怎么样呢?毕业将来,走上社会,还依靠哪个?
3、常识与能力失去平衡
这就是一般所说的高分低能。为何不少大学毕业生工作能力反而不如中专生?不是由于他们笨,而是由于他们在应试的轨道上奔驰了多年,没解决实质问题的意识和习惯,虽然常识增加了,但解决实质问题的意识萎缩了,能力自然降低。
4、抗挫折能力差
好学生抗挫折能力不如差生,由于他们脸皮薄。由于遭到的表彰太多,对他们的期望值也太高,搞得他们每天一本正经端着架子生活,不愿做凡人。他们总感觉自己应该永远比其他人强,永远活在其他人的目光焦点中。一旦出现相反的状况,世界在他们眼中就变了颜色,生活就失去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