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幼儿家庭教育  幼教  学习  注意力训练  育儿新知  智力开发  家长教育心得  教育  学习动力  家庭教育帮 

不挨打的孩子更聪明

   日期:2024-11-27     来源:www.huicba.com    浏览:713    
文章简介:孩子不是你的敌人。暴力大概吓住孩子,但征服不了他的心。

孩子不是你的敌人。暴力大概吓住孩子,但征服不了他的心。要想和孩子顺利交流,重点是获得他的信赖。获得信赖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让他了解你爱他,信赖他,而不是把他当作坏孩子,敌视他,征服他。

我从来不打孩子,不骂孩子,也不恐吓孩子。比如,你再叛逆,父亲就不喜欢你了!你再不睡觉,大灰狼就会来啦——当然这也吓不倒她。在我和女儿编的故事中,大灰狼和小兔子一样,都是她的好朋友。大灰狼的确爱吃肉,不过他了解去超市买。

德国人听了,总是会说,那当然,不能打、骂或恐吓孩子。还可能出现困惑的表情:难道这还用说吗?

中国人听了,总是会说,那……孩子叛逆的时候如何解决?在几天前的“国际不打儿童日”,这也是互联网上被问得最多的问题。

不打骂孩子的人,很难想象打骂孩子的生活;打骂孩子的人,也很难想象不打骂孩子的生活。

长沙一家婴幼儿园里,老师居然用针把孩子的小手扎了十几个针眼。关于被扎是什么原因,孩子的奶奶对记者说:“孩子告诉我,在幼稚园午睡的时候,他有东西掉到墙边上,便爬起来去捡,结果被老师用针扎了手背。”老师(保育员)则说:“我跟他说了好多次了,午睡时不要讲话了,他总是坐起来讲话,我只不过吓他一下。”

这两种说法看着不同,但都包括了一种危险的倾向:假如孩子真的叛逆,甚至很调皮,那就能体罚吗?婴幼儿园负责人的回答是:“这个事本来不算紧急,把它放大了,反应有点过度。”她的答案显然是,扎一扎其实也没关系的。

我过去介绍了女儿在德国婴幼儿园不愿睡午觉而且故意捣乱的故事。老师也一度非常头疼,但再头疼也不敢想到体罚。多日劝阻无效之后,老师换了一个方法,把她抱起来,让孩子感觉到爱(而不是反对),到另外的房间给她单独铺床睡。如此做了不到一周,女儿主动回到大房间,安静地和大伙一块睡下。

一个容易见到的问题是:假如她天天都如此,老师能一直如此对她吗?事实是,老师一直反对她,她就一直如此,甚至变本加厉;老师关爱她,她就不再如此了。接着又一个容易见到的问题:假如每个孩子都如此,老师能忙得过来吗?事实是,没也不可能每个孩子都如此。此类假问题常常被滥用,而且用得振振有词。譬如有人要人大代表接待一下上访者,人大代表会说:假如每个人都来找我,我有那样多时间吗?!

不少人在讨论问题的时候,都把现有条件视作恒定不变的东西。人际关系是一种互动(你也可以说是博弈),打孩子的人会感觉“三天不打上房揭瓦”,那是由于你和孩子的关系产生了那样一种路径依靠。当你的行为改变,孩子的反应也会随之改变。尽管未必立竿见影,但总是比你想象的更快。

我当然了解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特别对于生计艰难的底层爸爸妈妈来讲。他们常常时间不够,心情不好,道理不多,又缺少社会关心和支持,以为殴打、呵斥和恐吓是最顺手也最省事的方法。事实上,顺手没错,但并不省事。暴力带来的后果,使他们陷入无休无止的麻烦。那些有空闲、有耐心而且有办法的中产阶级和富人家庭,更容易和孩子打造良性互动的关系。

这也是西方社会的一大麻烦。研究表明,孩子教育的贫富差距还在增大。并不是像大家常说的那样,没钱人的孩子早当家。统计数据显示,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将来收获,富人的孩子愈加好,没钱人的孩子愈加糟。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芝加哥大学教授詹姆斯·赫克曼(James Joseph Heckman)说过,并不是多给没钱人一些钱就可以解决问题。他用经济学的统计办法,证实了堪萨斯大学著名的哈特-里斯雷研究(Hart ">这类研究并不针对家庭暴力。我借用过来想要强调的是,倘若你不殴打、辱骂和恐吓孩子,那样你只能天天和孩子磨嘴皮子了。棒棒底下不只出不了好人,也出不了聪明的孩子。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