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卸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的朱清时,正式受聘为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据报道,朱清时是国内大学第一根据国际惯例,由猎头公司全球遴选出的校长。在同意聘任后,朱清时表示,南方科大将达成去官化和去行政化,根据教育规律办事,达成教授治校。
熟知中国高等教育和朱清时院士的人,都会对这所坐落于深圳特区的崭新大学寄予厚望。
如深圳代市长王荣所说,深圳是创造奇迹、达成梦想的地方。而这所筹办中的大学,从校长遴选到治校理念,与政府与高校的关系,也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期待这条“鲶鱼”,能发挥像当年经济特区有哪些用途,为中国高校改革闯出一条路来。
大家都知道,国内目前的高等教育收获巨大却也问题缠身。无论是出于对教育的责任感,还是对“世界一流大学”的热切渴望,高校改革都可谓呼声日炽,而有关的实践也时有耳闻。然而教育体制和机制的改变非1日之功,行政权力和既得利益的掣肘也突破乏力。之前如北大等高校的改革,从刚开始的雷声隆隆,到如今的声音渐低,最多成为旧有机制的修补。
而体制内清醒如朱清时者,熟知海外大学一流的管理理念,对教育改革不断发出声音,也进行了不少探索。譬如他在担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期间,对于大学扩招、大拆大建,对于行政主导的高校评估,都进行过自觉的抵制。但也仅此而已。一旦涉及现有教育管理体制,诸如大学校长的任命,教授治校的确立,与蔚为风气的行政化趋势,远非一个大学校长所能改变。坚守教育规律的自觉抵制,已属难能可贵。
相对于现有高校特别是名校的尾大不掉,新成立的高校没“历史包袱”,没业已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改革的阻力相对小得多。特别是当这种改革在创校之初就被确立为公认的价值取向,并得到主管部门的主动支持和配合之时,将大大增加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经过近年来的扩建升级,现在国内现有高校的规模飞速膨胀,甚至出现了结构性过剩,师资和生源角逐将不可防止。这也在客观上逼迫想在角逐中后来居上的新成立大学需要借助“后发优势”,刚开始就使用一流的教育理念,进行体制机制的革新。
在人才和资本流动全球化的状况下,建设一流大学所需的硬件设施,与高水平师资的引进,几乎已没有障碍,所缺者唯有教育体制和机制的革新,与打破旧有管理模式和利益集团的规范性推进力。假如在这类方面能获得大突破,那样为高校改革探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期望,可能就在新兴的南方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