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快乐教育,我还真有种哑巴吃黄连的苦!
由于自己小时候是从“残酷教育”中走出来的,所以我不由得暗暗发誓:以后我的孩子必须要顺其天性自由疯长,绝对不能学得太辛苦!
然而,我非常快就被现实打脸了。
三岁前,我还是坚持放纵孩子自由玩耍,却在某一天发现,其他人家的孩子早已跑出去好远好远:
表姐家的女儿4岁,能数清三国演义中不少人物志;
同事的儿子只比我女儿大半年,却了解算术,说得外语;
16岁的女生武亦姝诗词量惊人,才华横溢,秒变国民才女;
隔壁邻居的孩子4岁能说3种语言,常随爸爸妈妈飞往国内外,眼界和常识面甩同龄人好几年的差距......
这类见多识广的孩子,不是行千里路,就是读万卷书。再回头看自己家里的孩子,书是堆了不少,却极少翻阅,大部分时间都是自由散漫,玩玩具、看动画、出去疯......是啊,真是好自由、好高兴,但也好忧桑!
从那时起,我一改“慈父”笑面,携带过去那股努力的劲,开始帮孩子全方位恶补,一点点补充灌溉。
直到目前,看到孩子天天的进步,我仍心有余悸,假如我放纵孩子自由进步,她以后能跟上同龄人成长的节奏吗?
爸爸妈妈到底是该逼孩子学习,还是该放纵孩子、给他一个“快乐”的童年?说到这个话题,叫人不由想到著名钢琴家郎朗的成长的道路。
郎朗的爸爸郎国任曾在《我和郎朗30年》这本书中讲述了郎朗成功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及其奋斗中的坎坷历程。郎朗在回忆我们的成长的道路时曾说:“有的能力的确是天生的,但天分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通过更少的努力去获得更大的收获。生活是一步一步来的,走了这一步才有下一步。”“兴趣是练出来的!谢谢父亲,逼我练琴!”
然而也有不少人觉得:郎朗是被逼出来的“匠人”,其爸爸的教育办法毕竟只对少数人有效,对这种牺牲童年幸福的成长方法不敢苟同,孩子在童年时期应该“放纵”一下。
每一个爸爸妈妈都是孩子前途的设计师,
而所设计的就是孩子各自的性情
▼
不少人感觉郎国任的教育办法非常残酷,譬如用非人的打压方法来让郎朗努力弹琴,之后又离职,让老婆一人承担家庭的开支,携带郎朗去北京求学;郎朗9岁时,由于误以为儿子贪玩误了练琴,勃然大怒的他甚至扔出狠话:要么跳楼,要么吃药!郎朗的童年就在持续的练琴练琴练琴、挨打挨打挨打中度过,郎国任从未给过郎朗第二个选项……
这是一种颇受争议的教育办法,由于它非常大程度上剥夺了孩子的自由和快乐,但比起郎朗爸爸的残酷,大家也不应忽略另一种残酷。
譬如一些父母以反对过分干预孩子为由,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譬如有的父母只顾着赚钱,把孩子扔给老人或者保姆来带,陪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譬如有的父母一边对着手机、电脑、麻将桌全情投入,一边对孩子说“要认真学习啊,要不以后没出息”;譬如有的父母为了自己省力,把电视、手机、平板交给孩子尽情“享用”,让孩子在动画片和打游戏中打发我们的童年。
或许你会好奇,这最多算是不妥,但也不算残酷吧,至少孩子没受罪呀。可是大家目前不陪孩子苦练“七十二变”,以后要他怎么样面对生活的“八十一难”呢?!
生活前期不嫌麻烦,后来才不会错过叫你心动的风景
▼
15岁感觉游泳难,舍弃游泳,到十八岁遇见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十八岁感觉英文难,舍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非常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生活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叫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蔡康永《康永,给残酷社会的善意短信》
蔡康永的这段话在青年听来,会有一种自己过去可以做却没尽全力去做的后悔感。在做爸爸妈妈的听来,却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在孩子想舍弃游泳的时候,应该对他说一声:孩子,你再坚持一下;在孩子感觉英文困难之时,应该帮助他爱上英文,给他创造更高效学习环境。
所以要教育孩子,不要太任性。不要让将来的孩子埋怨你目前没逼他坚持,折腾将来的你。
爸爸妈妈的高度决定孩子的起点
▼
爸爸妈妈的思想有多高,孩子就能飞多远。好的爸爸妈妈应给孩子这两样:一是健康的生命;二是“过自己喜欢的生活”的能力!
有个朋友是一所三甲医院的主治医师,年龄轻轻已是正高职称,在业内非常有知名度。她的孩子比起普通家庭的孩子,已经有了一个较高的起点。即便孩子没那样努力,相信依赖她的社会地位与收入,孩子以后也会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然而这个朋友并不满足于孩子的“衣食无忧”,她深知,要培养一个出色的孩子,比拼的不止是孩子本身,也是孩子父母自己的教育水平、眼界阅历、对政策的认知,与物质条件、软性资源、教育参与度、对孩子投入的时间精力等等。于是从孩子两三岁起,她就开始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兴趣喜好,陪孩子读国学经典、带孩子听音乐会等。
然而有的父母,在孩子该学各种技能的时候却放纵孩子打游戏、看电视、玩手机,完全忽略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
举例,李小璐和贾乃亮的女儿、国民闺女小甜馨因其好性格遭到网友的喜欢,依赖其知名度与爸爸妈妈为其打下的基础,相信以后也不会过的太差。然而李小璐、贾乃亮还是没放松对小甜馨的教育,虽然才四岁,芭蕾已经跳的像模像样了!
孩子被“逼”学习的过程可能是“残酷”的,但在残酷的背后,可以看出爸爸妈妈培养孩子各项专长的远见和引导孩子走向成功的决心。大家未必都要学习郎国任似的教育方法,但需要让孩子了解学习和坚持的意义,决不可以让放纵害了孩子。
最后,附上一段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孩子,我需要你念书用功,不是由于我要你跟其他人比成绩,而是由于,我期望你以后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空闲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收获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收获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期望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在学习的年龄被“逼”出无限潜能,每一个爸爸妈妈都可以给孩子一辈子受用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