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大学生不愿去基层,而是基层并非大伙想象的那样,能让每一个大学生都有进步的空间。目前基层也是人满为患,连大学生村官都需要角逐。基层企业少,即便有些企业,景气的也不多,我们的职工都发不下薪资,哪个会同意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大学生。至于考基层的公务员,大伙可以想一下,目前一个乡级机构有多少人?几十人甚至几百人,县级机关都是上千人。前几年中央电视台报道湖北一个乡级财政所达150人,仅所长、副所长就达21个,最后经过精简剩下30人。想一想,对一个上了四年大学的人,他到基层能做什么?
至于到西部就业,好象是一个充分的原因,西部相对欠发达,应该有大学生的用武之地。上个世纪有很多的人才向西部流动,那时,西部给出的薪资高于其它区域,甚至还可以解决有配偶职员农转非问题。目前,你到西部看一看,不论公务员还经企业职工,他们与发达区域收入相比实在太大。笔者曾与一位单位领导交谈时,他说他们单位是国家垂管单位,相比其它单位薪资还要高,去年全国国考,被录取中有十几个大学生一问薪资全跑了。由于1000多元的薪资,除去水、暖、电、手机话费,吃饭都是紧紧巴巴。想一想还真不如到发达区域摆个地摊儿。西部是需要人,但近几年来西部人才很多东流,就连考入发达区域的西部子女也不愿回到西部。事实上,西部大学生当地就业也困难,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没办法达成就业。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就业是对的,但不可以误导。
大学生自我创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更难。据悉,创业人士90%以上是不成功,大学生没社会经验,缺少必要的资金来源,大多数需要靠家庭,作为一位普通的人家,只须不是富翁,供一个大学生上完大学,恐怕把积蓄用得也差不多了,何况要再资助一个在校大学生创业,这等于是雪上加霜。目前有毕业大学生的家庭,负担已经非常重了,而大家的高等教育好象在把父母往绝路上逼。不是么?很多高校为了就业率,本身在逼父母,学生找不到工作不发毕业证、学位证,于是,父母就不能不动用所有关系。创业又是何其难也?
大学生就业到底路在何方?这是教育部门需要深思的问题,大家的高等教育在培养哪种人才?为何其它国家没出现如此的就业大潮?是真的大家人多?非也。中国的高等教育就像一个不会种庄稼的农夫,只管耕种不管收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就出在中国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向不清楚,在上个世纪8、九十年代,大家还能分清农、林、煤炭、地质、电力、师范、轻工、交通、铁路、税务等不同行业院校,目前所有些院校全成了科技、理工及综合大学,几乎每所大学专业设置都一样,哪一所学校也没优势。所谓的“独立院校”最初还有的起色,设立了一些独特的专业,现在又几乎与其它院校没任何不同。
看来大学生就业难不在于学生,而在于高校,高校的责任在于教育的决策者。假如中国的高校不改革,还是目前的局面,大伙依旧你有、我有、全都有,就业一定还是难上加难。假如有一天把大学办成能像出商品一样,你有,我优,你优,我特,或许大学生就业就不会那样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