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幼儿家庭教育  幼教  学习  注意力训练  育儿新知  智力开发  家长教育心得  教育  学习动力  家庭教育帮 

「22名大学生一夜之间被开除」在最好的地方上懒惰,你到底会失去什么?

   日期:2024-12-18     来源:www.khn769.com    浏览:421    
文章简介:22名大学生一夜之间被开除:在最好的地方上懒惰,你到底会失去什么?01 大学一次性清退22名大学生 不久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发布通告,决定对学业成绩没达到需要的22名学生进行清退。另外,还有40名学生留级。

22名大学生一夜之间被开除:在最好的地方上懒惰,你到底会失去什么?
01

大学一次性清退22名大学生

不久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发布通告,决定对学业成绩没达到需要的22名学生进行清退。另外,还有40名学生留级。

这是说得好听的,现实一点说,就是开除去22名学生。

缘由不是违法校规校纪,更不是闯了大祸,非常简单,考试不合格。

《人民日报》的报道,两天前,985名校华中科技大学发布一则通告,决定把18名学生的本科学历转成专科。

缘由还是考试成绩不合格。

考试不合格是什么原因,是沉迷网络游戏,“学生本科转专科最大是什么原因沉迷于网游。”

这18个学生,考入华中科大之后,完全沉湎于打游戏,学习上没办法自己坚持,自己完全约束不了自己,补课、休学、留级,都没用,学校只容易做出处罚。

两件事情差不多同一时间出来,网上瞬间就炸锅了:“大学不好混了!”

可是,大学原本是用来混的吗?


 

02

在中国,有2000万大学生在假装上课

华中科技大学,这样重牌985大学的学生这样,其它大学的学习状况,你不言而喻。

《人民日报》刊登过一篇文章,标题非常刺眼,《沉睡中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

上课时,“清醒没发呆的多,发呆没睡觉的多,睡觉没玩手机的多;下课时,自修没吃零食多,吃零食没看连续剧多,看连续剧没游戏多。”

考试时,“不给范围就不会考试,给了范围也只不过复印同学筹备的答案。”

毕业前,“上大学前填报志愿,你说不了解我们的兴趣专长,好吧,大学毕业找工作了,同样不了解我们的兴趣专长。”

学了4年英语,勉强过了4级,可能和外国人基本交流,都难;写篇800字的文章,比上天都难。

专业课乱七八糟,做了4年试验,定容你都未必会;

每学期到来,领来一摞新书,期末再卖出去,还是新的,翻都没翻过;

这是在上学吗?这是在混日子,所以作家清欢说:“在中国,有2000万大学生,在假装上课。”

一直以来,大学都被当成学生乐园,无论老师,还是父母,都会对你说:“苦过高中,到了大学就轻松了。”

真的是如此吗?我明确对你说,不是。

大学,是你12年中小学教育之后,进入社会以前,最后一次系统性的学习。相对来讲,大学更有包容度,更有自由度,塑造的,也不止是你的常识,还有体系化考虑,价值观锻造,好习惯,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大学混日子的人,废掉的不仅仅是这4年,大概,废了一生。

下面,我就谈谈,假如你大学4年混过去,你会丧失掉什么。

 

 


03

第1、体系化的常识与考虑

不少人对于大学的认知是:“高中苦了3年,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

事实上,大学真的的定位是,你在进入社会之前,最后一次系统性学习。

什么叫系统性学习,就是指基于一个点,深挖,最后形成在此专业中,体系化的常识。你身边可能有不少人,并不具备体系化的常识,他们仿佛什么都懂,但什么都只了解一些碎片。

和一个朋友聊天,聊到孔孟,他忽然激动起来,说,孔孟是中国最大的罪人。用词非常极端,对,“最大的罪人”。

我非常惊讶,为何这么说。

他回答:“就是由于孔孟,中国文化才变得这么奴性,一点都没独立精神,什么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父要子亡子不能不亡。什么话嘛。”

我反驳他:“那你还了解,孟子还说过另外一句话,说杀害纣王,不是弑君,是杀了一个残暴之人;那你是否知道,孟子下一代,荀子,说过如此一句话,尊道不尊君,从义不从父,什么角度来看,都是的独立精神。”

常识不成体系的人,会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看法,从他嘴里讲出,而无论什么看法,他都能说得振振有词。

以为自己说得是有理,其实只是彰显了我们的浅薄。

柴静在《看见》中说过一个故事,她刚进中央台的时候,陈虻拍出一盒烟问她:这是什么?

柴静回答:“……烟?”

陈虻说:“我把它放在一个医学家面前,我说请你给我写三千字。他说行,你等着吧,他一定写尼古丁含量,几支烟的焦油就能毒死一只小老鼠,抽烟者的肺癌发病率是不抽烟者的多少倍。还是这盒烟,我把他拿给一个搞美术设计的人,我说,哥们请你写三千字。那哥们会给你写这个设计的颜色,把它的民族化的特征、它的标识写出来。我给你一个经济学家,他对你说,烟草是国家税收的大户,假如全不抽烟的话,影响经济向什么地方进步。假如我请你写三千字,你会写什么?”

最后,陈虻问了柴静一句话:“你有自己认识事物的坐标系吗?“”

目前,问一下自己,“我有认识事物的坐标系吗?”

谈论一个人,比如张艺谋,该从什么角度去挖?能否形成系统。

大学,真的要培养的,就是学生此种体系化考虑的能力,同时,让常识形成体系化。只有体系化的考虑能力,体系化的常识,才真的有深度,才不会形成偏见。

没体系化的考虑与常识,就没深度,人会变得浅薄。

万科一项针对于应届大学生的考核标准之一就是:是不是有成体系的常识,和开放的考虑态度。

大学,正是一个人,基于某个点,基于这个坐标系,深挖,深度学习,简历常识体系的过程,假如你大学混过去了,日后,你不再拥有这样系统化学习的机会,或许你永远没办法简历一个常识体系。


 


04

第2、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以前,都是理论常识的学习,你或许会做一些实验和课外活动,但因为不计入考试,大多数人都不看重。

大学不同,这里有巨大的实验室,有数以百计各类的社团。你可以有充分的机会,借助这类资源,做你想做的事情。

这其实就是在练习你的一项核心能力: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里,常识要紧吗?要紧,你应该要有体系化的常识。但除去常识以外,还需要拥有一项能力,自主更新常识结构的能力,也就是学习力。

诺贝尔经济学奖科斯曾发表过一次针对中国大学生的演讲,他提出过一个定义,“思想市场”。

大学,就应该是“思想市场”的承载体,是各类观念、常识、理论的承载体。

在演讲中,科斯对于常识的概念是如此的:常识,意味着一个可以自圆其说,符合部分事实的理论。常识不是真理,事实上,从人类历史上可以看得出来,常识一经被提出,就已经过时了,而且是残缺不全,等待更新的,甚至大概是错的。

也就是说,你接收到的任何常识,都是已经落伍的。

“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讲,出了同意这类常识以外,更要紧的能力,在于学习力。”

遇见新问题,怎么办,怎么样借助现有些常识、前人的经验,解决。当你要同意一个新的理论,怎么样尽快啃下,然后能飞速将它借助与实质操作当中来。这类,才是更要紧的。

贺嘉老师说:“你进入社会之后,就会发现,迅速适应全新状况,有多么要紧。”

而你一旦拥有了这种迅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后,你会发现,其实什么范围,做事的道理,都是一样。任何一项工作,你可以迅速上手、熟练、做出产出。


举例吧,近期一期中国好声音,来自清华大学的宿涵。

24岁,清华大学博士生,学习生物的。但他同时和小伙伴,用AI,做出了能自动作曲和写歌词的人工智能AI项目,并且在中国好声音舞台,一首《止战之殇》让四位导师全部转身。

李健这样夸他:“清华的学生,专注力、学习力,都是先进的,无论在那个范围,都可以非常出色。”

这种出色,就是由于学习力,非常出色。

假如你在大学就这么混过去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得到任何练习,后果就会非常紧急,意味着你5年的收成,可能其他人1年时间就能完成。

大学废了,也会致使一生废了。


05

第3、自我教育能力的丧失

大学混过去的人,自我教育能力,基本丧失殆尽。

自我教育能力,主如果指两个方面,第一个是阅读习惯;第二个是自我行为能力纠正。

大学混过去,阅读习惯基本没。

有一本书,叫《读大学,到底读什么》,有一段话:

不少人感觉自己最牛B,是在高中阶段,什么都懂,什么都学,理科文科都懂,800字文章提笔就来,天天看杂志,看不少哲人的思想著作。

天天早上非常早起来晨读,天天晚上,关灯之前,都要看半个小时书,背几个单词才会睡觉。

这种好的习惯,大概是从初中就开始培养,花了6年时间。

大多数人在大学阶段,不到2年,就把它荒废殆尽。

以前,7点起床念书,晚上睡觉之前,念书,或者背单词。而现在的大学生,无论是起床,还是睡觉,第一时间,是拿起手机刷微博微信抖音短视频,一刷,几个小时没了。

培养一个好习惯,需要21天,坚持下来,需要好几年,但毁掉它,几个月半年已经足够。

大学混过去,自我行为能力的纠正能力,基本也没。

什么叫自我行为能力的纠正呢?是指你能意识到,你正在做不适合的事情,你了解自己做法不妥,试图纠正。

但在大学里,这种能力,伴随混日子时间愈加长,基本就没了。

大一,你不会翘课,偶尔迟到,上课玩手机,会有点愧疚,感觉自己做错了;

大二,你常常性迟到,并不感觉有哪些了不起,“迟到嘛,太正常了”;你上课基本不停,去了,但双眼都在手机屏幕上,而不是在老师黑板上。

大三,你基本不去上课,甚至连床都懒得下,就是呆在床上,玩手机,玩网络游戏。

每一年,都比上一年,混日子的程度更深。

心理学中,有个定义,叫“阈值”,指的是人类心理所能容纳的界限值。

对于大学混日子的人来讲,混过每一天过后,对错误行为的“阈值”都在减少。从迟到,到翘课,甚至到之后不再去上课,最后进步到,每天在网咖泡着,学校都不回。并且心中坦然同意,并不感觉有哪些不对,自我纠错能力基本为0。

当一个大学生阅读习惯丧失,自我纠错能力丧失,就能宣布这个大学生的生活结局了:他会就这么一辈子混下去,一直把自己混废掉。



06

大学,真的可以改变你

有一种念书无用论的论调,甚嚣尘上。

虽然已经被不少人驳斥了不少回,我依旧想要再驳斥一回。

大学、学历和能力一样,都至关要紧。你比较一下982/211的大学生,和普通本科学生之间的差距,你就了解,念书无用论,真的是扯淡。

大学,真的可以改变你,你的生活,你的阶层,你的收入,你的见识,你的人脉,等等。

我身边一个朋友,家乡是四川一个小县城偏远小山村,用他的话来讲,“假如不是考了大学,我可能这辈子,就在那个小山村了,或许会走到小县城来。但肯定不会来广州。”

大学毕业后,他去了深圳,有了第一份工作,第一份薪资,能养活自己。

大学扎实学的常识,都成为他迅速成长,获得重用的基础,三年后,他的薪酬翻了3倍。

现在,他已经为人父,在广州定居,那个偏远的小山村,好像已经成为遥不可及的过去。

阶层、收入、思想、观念,都改变了。

不要再只拿大学当混日子的场合了,混完就出去找工作。大学是你生活下一步起点的基础,是你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最后的过渡期。

好好念大学,真的可以改变你不少。

提供一些建议:

(1)不要晚于8点起床,不要晚于12:00睡觉。生活的失去控制,第一就是从睡眠失去控制开始的;

(2)你可以不喜欢某一门课,但不要用来玩手机,可以用来学习你有兴趣的学科;

(3)图书馆几万册书,别浪费;

(4)少回寝室,少躺床上;

(5)假如不可以合群,就不要逼着自己合群,鹤是不可以合鸡群的;

(6)别花太多心思在兼职啊、积累所谓人脉上,大学里这类人脉,不少虚的;

(7)每周至少运动三次,跑10公里;

(8)培养吃早餐的习惯,吃早餐会逼着你按时起床。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