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样教育孩子:与孩子推荐和帮助,少命令
为何给孩子演示叛逆的视频这么难?
近期,有一段视频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视频中展示了一个孩子由于叛逆而被打的场景。这段视频引起了无数人的关注和点赞。然而,为何给孩子演示叛逆的视频这么难呢?包贝尔在孩子教育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觉得,在家里,大家可以借助视频通话的方法教育孩子,防止他们遭到错误的引导。在视频中,孩子可以自己完成第一步,然后通过视频演示正确的行为,就像老师给孩子演示一样。这种办法可以帮助孩子掌握独立生活。
包贝尔的教育办法
在视频中,包贝尔教孩子用一个手指数数,只须孩子数到3,他就会问:“这是哪个的手指?”包贝尔回答说:“是楼上的邻居爷爷。”通过如此的办法,包贝尔帮助孩子知道平时生活的变化,譬如什么时间可以穿什么衣服,什么时间不可以吃冰棍,与哪个的牙齿已经掉光了。如此的教育办法让孩子在数数的过程中感到自豪,并想推荐我们的成就。这也是帮助孩子掌握独立生活的要紧一步。
与孩子推荐和帮助,少命令
爸爸妈妈常常觉得孩子还太小,什么都不懂,所以从来不愿放下。他们感觉无论自己如何做,孩子都不会听,也不会让孩子听话。他们害怕孩子做出任何事情,所以喜欢命令孩子。然而,对于孩子来讲,与其被命令,他们更期望与爸爸妈妈推荐和帮助。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常常被爸爸妈妈的话音引导着走,爸爸妈妈喜欢命令孩子。如此的做法致使孩子不敢表达我们的想法,由于他们害怕自己说错话,被爸爸妈妈责骂。孩子不喜欢表达自己,他们觉得表达我们的想法会让爸爸妈妈感觉自己不被认同,但他们也是孩子,他们需要表达我们的看法。孩子不会主动去表达我们的想法,而是喜欢讨好爸爸妈妈。这样的情况下,爸爸妈妈应该深思我们的教育办法是不是存在问题。给孩子推荐和帮助,而不是过多地命令,是对孩子最好的礼物。
这4种孩子大概是有“讨好型人格”,告诉你怎么样教育好孩子
一直给孩子讲道理的爸爸妈妈
不少父母常常对孩子说:“我生了你,你就得听我的。”然而,为何孩子一直会如此回话呢?由于在教育孩子方面,孩子总是很有灵性,他们期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和一定,他们期望得到父母的认可。然而,父母有时并没经过再三考虑,就会表达一些不适当的想法。譬如,小丽常常对她的儿子说:“大家家小区里不少同龄的孩子都在读小学,只有你一个不读。将来就跟着你打工,挣不到钱,家还要跟着你。你可真困难,光想着念书,一点都不体谅爸爸妈妈的辛苦。不体谅爸爸妈妈,目前出去工作,你了解如何解决才会比他们自己更怎么样?”小丽感觉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她感觉自己这么大年龄了,念书不念书,又如何能让爸爸妈妈开心呢?孩子越听越气,小丽也不了解该如何解决,于是她决定训斥儿子一顿,想让他了解学习的重要程度。然而,小丽讲了不少大道理,却让儿子更不想学习了。儿子想到了一个让他喜欢的男生头像,于是他开始训斥这个男生,表达我们的不满。这个例子告诉大家,父母应该尽可能少讲道理,多与孩子推荐和帮助。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认可和尊重,而不是被不适当的看法限制。
过于重视外貌的爸爸妈妈
有的爸爸妈妈很重视孩子的外貌,他们觉得外貌决定了一个人的所有。然而,过于重视外貌会让孩子变得自卑和焦虑,甚至可能致使他们出现讨好型人格。比如,女生的爸爸妈妈很重视打扮,对她的外貌变化很在乎。女生开始注意到一个男生,他的外貌非常好看,她开始讨好这个男生。男生的爸爸妈妈给他买了一套房屋,女生天天都会去看房屋,并在墙壁上乱画。这种行为反映出女生对外貌的过度关注,而不是真的关心我们的内在品质。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关注内在品质,而不是过分重视外貌。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和价值观。
过度保护的爸爸妈妈
有的爸爸妈妈过度保护孩子,不允许他们独立考虑和行动。如此的教育方法会让孩子失去自信和独立性,致使他们变成讨好型人格。比如,爸爸妈妈一直告诉孩子要小心,不要做危险的事情。他们害怕孩子受伤,所以不允许孩子自己去尝试。然而,孩子需要通过我们的历程来学习和成长。父母应该给予孩子适合的自由和责任,让他们掌握独立考虑和解决问题。
缺少关注和伴随的爸爸妈妈
有的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忙碌或其他缘由,没办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伴随。这种缺少关注和伴随的教育方法会让孩子感到孤独和无助,他们会不断地寻求别人的认同和关注,变得讨好型。父母应该尽可能抽出时间伴随孩子,关注他们的需要和情感。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感觉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打造健康的人际关系。
结语
教育孩子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每一个父母都期望可以教育好我们的孩子。然而,要想教育好孩子,大家需要与他们推荐和帮助,而不是过多地命令。同时,大家也要防止过度保护、过于重视外貌和缺少关注和伴随等不好的教育方法。只有通过正确的教育办法,大家才能培养出独立、自信和健康进步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