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某些爱贬低别人、炫耀我们的人,大家可以在自己不乱分寸的首要条件下加大一些乐于助人的意识,注意成全人家一下。大家的方针是:对谦虚的人不骄傲,对骄傲的人不谦虚。
小方在一家工厂工作,收入属工薪族。本来,领导对小方挺看重,小方也挺热爱自己现在的工作,有决心干出点名堂来。可小方有几位同学,目前公司或外企干活,收入比小方高不少。
于是每次见面时,这类人总忘不了向小方吹嘘一下自己能挣多少多少钱,并嘲笑小方没本事、太窝囊,脸上还流露出一种看不起他的神情,弄得小方心里悲惨兮兮的,心理也愈加不平衡。
以社会时尚的某一价值观为衡量尺度,然后随便看不起在这一尺度上地方低于我们的人,是现在一种非常不健康的社会心理。一个心态健康正常的人,一个真的尊重自我的人,将绝不会任意贬低其他人,他在承认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会尊重别人的生活价值。而一些不那样自信的人,却常常爱犯看不起人的问题。
然而,在现实日常大家免不了要遭遭到一些大概破坏大家心理平衡、伤及大家自尊心的信息和刺激。假如对这种信息和刺激没一个理智的态度,不善进行相应的心理调整,那样大家的心理就会出现自卑、烦躁、郁闷等负性情绪。所以,掌握自我心理保护,是生活的一种要紧的艺术。
国内著名的三级跳远运动员邹振先,在一次电视节目中说到他的成功经验时,曾提到他在比赛中从不打听对手的成绩,无论对手跳得多远多近他都不去理睬,不让对手的发挥对自己形成干扰,而是把心思放在自己如何跳好上。
我感觉邹振先这个做法是一种非常不错的自我心理的保护办法,它可以使人在一种平静沉稳的心态下,发挥源于己的最好水平和潜力。
记得以前大学刚毕业的我,决定以心理学为自己终生奋斗的事业。那时心理学在社会上远远还没达到目前这种被认同的程度。因此我这一选择,使得周围不少人都不理解。有些说你真怪,学这个专业干吗?
、有些说你是否计划当算命先生、还有些说你应便宜点,别弄那种虚的东西,对这类劝导,我坚持不利的话不回味,选择的路终不悔的原则,故意忽视那些可能干扰自己军心、减少自己斗志、致使自己心理冲突的不好的信息,做到不理不睬、不重温、不琢磨,而对于那些有益于坚定自已的选择、振奋自己精神的说法,则多听多看并记录下来,以此不断勉励自己。
可见,自我心理保护就意味着擅长选择和处置各种信息,使其为你的生活目的和产生积极情绪发挥正向的助推用途。
日常,不如意事常八九,面对形形色色的生活麻烦和挫析,为使大家敏锐而脆弱的心灵可以由此而坚强一些,以便在这纷繁复杂、问题丛生的日常,对危机和困难有所警觉、有所防御、有所淡化,给陷入危机和困难的自我寻出一些解脱的渠道,这便是心理自我保护机制的要紧意义,其功能像生理上的免疫系统。
老曹是位中年老师,为自己给自己当好心理大夫,他筹备好一个笔记本,专门摘记报刊书本上有关心理健康、生活哲理方面的内容。碰到不顺心的事把本子翻阅一遍,就什么哀愁烦恼都没了。譬如日常碰到了挫折,老曹立刻就重温自己摘录的一些格言警句,从中受益。
其中有一条名人名言是如此说的:不管所有怎么样,你仍要平静和愉快。生活就是如此,大家也需要如此对待生活。要勇敢无畏,含着笑容地──不管所有怎么样。这类话,立刻让老曹免受了气大伤身、愁绪满怀之苦。
老曹用格言警句筑起一道心理屏障,以抵御来自各方面的外伤和内伤,这种自我心理的保护艺术,值得大家大伙学习和借鉴。
而有些时候,大家还需要反守为攻,压压某些爱贬低别人、破坏别人心理平衡者的所谓心理优势。
我以前上研究生时,也碰到过本文开头小方所说的状况。有一天一位在外面公司搞营销推广的同学到我这儿拜访,一见面就喋喋不休地把我苦读的事业贬得一钱不值,怎么说目前出色的人都下海,只有不识时务者才在那儿傻念书,还吹嘘他一天挣的钱顶我几个月的生活费。
当时我没猜透他这样张扬是想取得我羡慕的目光呢,还是想搏得我一顿美味好喝好招待。
反正当时我听后并没心理失衡,而是反主为客,满怀敬意而又十分真诚地让他中午请我吃一顿,由于你赚钱又多又容易嘛,理应救济一下我这个穷学生。于是他非常不情愿地被我领进了一个高端食肆。
伴随我点餐程序的正常进行,他先前的那类钱多得没处花的豪言壮语没了,而代之以别太浪费了、我不太爱吃有肉的菜之类的话。于是他那股炫耀自己贬低别人的势头从此打住了。
所以对于某些爱贬低别人、炫耀我们的人,大家可以在自己不乱分寸的首要条件下加大一些乐于助人的意识,注意成全人家一下。大家的方针是:对谦虚的人不骄傲,对骄傲的人不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