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幼儿家庭教育  幼教  学习  注意力训练  育儿新知  智力开发  家长教育心得  教育  学习动力  家庭教育帮 

不生气不吼孩子现实吗?真的厉害的母亲都如此做.......

   日期:2025-04-15     来源:www.prywk.com    浏览:555    
文章简介:接近午夜12点的时候,看到一位朋友刚发的朋友圈:爸爸妈妈的情绪,决定着孩子的将来,为了孩子,必须要戒掉情绪。配了一张写着“不生气”三字的图片。
接近午夜12点的时候,看到一位朋友刚发的朋友圈:
爸爸妈妈的情绪,决定着孩子的将来,为了孩子,必须要戒掉情绪。
配了一张写着“不生气”三字的图片。

忍不住跟她私信了几句,向来自诩情绪控制好的她,由于陪写大发雷霆,居然差点就撕了孩子的作业本。
心理学家黄杏贞说过:
养孩子是一场修行,修的是爸爸妈妈的情绪智慧。
爸爸妈妈的好情绪,是孩子生命中莫大的福气。
可是,“好情绪”绝不是靠隐忍而来的。


戒掉的情绪,其实只不过在忍



不少父母都了解,爸爸妈妈的情绪,对孩子的一生有非常大的影响。
在爸爸妈妈好情绪下成长的孩子,情商和性格会比其它孩子高不少。
如果是爸爸妈妈情绪不稳定,充满负能量,孩子也会在恐惧中长大,极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
因此,很多爸爸妈妈在和孩子相处时,会尽可能克制自己,不生气、不吼孩子。
可是,即使忍着性子、陪着笑脸,孩子依旧是调皮捣蛋。
“大闹天宫”,恨不可以拆房屋。
让他向东,他偏要向西,净跟爸爸妈妈对着干。
孙燕姿怀二胎时,忽然遇到过一次大儿子患重感冒。


她天天拖着怀孕的身体,尽心尽力的照顾大儿子,还要为孩子的身体担心。
当过爸爸妈妈的人都知,孩子生病时,脾气也会差一点。
而多数爸爸妈妈想到孩子都病了,也会隐忍我们的担忧和焦虑,尽可能哄着孩子,不引发正面冲突。


彼时,儿子不想吃饭,要吃巧克力。
孙燕姿想着,吃巧克力会干扰药效,便拒绝了儿子的需要。
为此,母子两发生了争论。
而身体和心灵都十分疲惫的孙燕姿没控制好脾气,跟儿子大吵起来。
孩子可能看到母亲失去控制的情绪,便没多怎么说,只不过默默在纸上写道:我恨母亲。
看到这句话,孙燕姿几天以来,情绪里的委屈隐忍,彻底崩溃。
自己明明是为了孩子好,这么多天每件事顺着他,居然不但不领情,还携带恨意。
愤怒和委屈交织在一块,她终于忍不住了,同样在纸上回道:
是嘛?假如你死掉我也不会在乎的。


要了解,这种情绪不好时,极端的言语,总是伤人又伤已。
发泄完后,她比之前更难受,自责自己是个“糟糕的母亲”。
其实,很多爸爸妈妈也像她一样,一边时刻警醒自己:
要控制情绪,不要生气,不可以吼孩子,要用积极正面的姿态,站在孩子面前。
一边又时常被孩子的淘气、工作的重压、家庭的繁琐而折磨得早已疲惫不堪,心力交瘁。
“戒掉”的情绪,其实都是在忍。
要了解,大家可以忍饥挨饿,忍吃苦难,唯有情绪不可以“忍”。
那些积压下来的情绪,没得到准时的释放,就像无意间被撞伤的身体,留下的淤青,轻轻一碰就会痛。




爸爸妈妈的好情绪,宜疏不适合堵



之前的热播剧《小欢喜》中,童文洁和宋倩是两种完全不相同种类型的爸爸妈妈。
董文洁是遇到事情一点就着,一言不合,不是打就是骂。



宋倩则与她完全相反,多数时候,都是一副心平气和的样子。



当她看到女儿喜欢乐高玩具,她会自己研究着,和女儿一块玩。
得知女儿学业也有重压,她会带孩子一块去看电影……
从表面上看,她就是一个时时处处哄着孩子的妈妈,行为和情绪上的隐忍,显而易见。
每次当她哄着顺着孩子时,凡是孩子依旧坚持自我,不按她的需要行事时,她便会爆发。
用“我难道重压不大吗”、“我也非常委屈”、“我这都是为你好”等语言,对孩子大发雷霆。


到最后,与孩子渐行渐远。
反而是童文洁母子,打过闹过之后,依旧是“有哪些怎么说的”母子,一家人之间,丝毫没隔阂。
从婴幼儿教育理论上讲,童文洁的随时随地爆发,宋倩的先隐忍再发作,都不利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更容易破坏亲子关系。
不一样的是,童文洁身边有一个通情达理、善做思想工作的老公方圆。
每次他们母子两个吵架,方圆总会合情适当的在中间斡旋。
既让母亲的情绪得到了释放,也让孩子的怒气得到了缓解。


每一个人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风顺,每一个人都有我们的个性。
每人都会有情绪,高兴时想笑,委屈时想哭,这是人的本性。
但,情绪就像水一样,只有让它在畅通的水管里流通,才会活水不断。
假如强行把水管堵住,时间久了,自然会生出污垢,影响健康。
爸爸妈妈掌握控制情绪,不是堵住情绪的出口,把情绪戒掉。
而是要找到疏解的出口,了解分清轻重缓急。
天底下,没完美的孩子,更不苛求戒掉情绪的爸爸妈妈。






成熟的爸爸妈妈,都拥有情绪自由



《极品说》第6季中,辩手大王说: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毫无顾忌的做一个讨厌鬼。
但,当你拥有了高IQ,你看破了别人的喜怒,其实与你无关。
你一个人的世界可以自由运转的时候,即便被讨厌,也不会打击到你的自信。
这就是高IQ的情绪自由。”


简单来讲,也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事实上,要达到如此的“情绪自由”,在现实日常,是非常难达成。
特别是为人爸爸妈妈后,与孩子之间有血浓于水的关系。
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爸爸妈妈的心。
孩子成绩一直垫底,如何可能不为他的将来担心。
其他人家的孩子,都住进了学区房,自己却在为下一季的培训费发愁。
人家孩子钢琴比赛、演讲比赛,拿奖拿到手软,我们的孩子却连100以内的加减法,都要用笔算,如何可能心平气和。
即使这样,但更不是遇到事情就暴躁焦虑不安,天天在家对着孩子上演“狮吼功”。
要了解,“情绪”并非越发泄,越没事。
现实总是是,不当的情绪发泄,慢慢就变成了控诉和指责,不利于解决问题。


聪明的爸爸妈妈,会了解释放情绪之道。
《不气歌》中说:智者以理智能控制制情绪,不智者以情绪控制理智。




事实上,情绪原本不分好坏,而好与坏本就是世间共存的。
凡是情绪健康的爸爸妈妈,都了解重管理、轻控制、少隐忍,也就是了解怎么样释放情绪。
《正面管教》的开创者简尼尔森一直强调:
养育孩子,只须做到“温和而坚定”就不难。
遵照“温和而坚定”的原则,她建议:
在“情绪管理”时,爸爸妈妈可以用“看见、中止、表达”三步骤,来平和的将负面情绪加以释放。
看见、中止、表达
看见:是看见孩子,也是看见自己。
被孩子的行为,激起了负面或愤怒的情绪。
中止:也叫“积极的中止”。
就是当你感觉到“情绪”的底线被突破,想吼叫、骂人时,则要开始对自己做心理暗示:
按下“中止键”,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冷静下来之后,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表达:情绪平静之后,对孩子直接表达我们的感受。
譬如看到孩子成绩不好时,直接对孩子说“你如此的成绩,我非常担忧”。
而不是说“如何生了你这么蠢的孩子”。
当孩子了解了爸爸妈妈的感受和需要后,自然会设身处地的替爸爸妈妈着想。
大概爆发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了解管理我们的情绪、宽容待人、温暖处事的爸爸妈妈,有时候,看上去佛系,放过了其他人。

事实上是放过了自己,也取悦了自己,更取得了孩子。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