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看一个初中二年级孩子的日记:
我刚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成绩还是挺好的,虽然不算非常努力,但都在十几名左右,最差也是30名,但后面也有两次进步到前十啊!
可是从初中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后成绩就一直在退步......
从第9名到20名再到25名!是否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初中二年级是分界线?好的上去了,不好的就下去了......
目前筹备期末考了,我一退再退,昨天老师找我谈话,本来我还对自己充满期望,但被他这么一说,我愈加没信心了!
他说我学习没效率,没办法,没条理,如此学下去会愈加累。
他说从看我每次都是掐着秒进学校,可以看出我是个没时间观念的人,叫我将来列张表做事.......
我了解,他说的是对的!我真的是个没时间观念的人!
我总不可以控制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晚上回家之前本来是信誓旦旦的,说今晚必须要认真学习,结果第二天又去抄作业了。
我都对自己无语了,天天都是这样循环.......
看了这位同学的日记,有没感觉跟我们的状况非常像?
01
初中二年级是思维转变的重点期
初中二年级是中考试前重点的转折期,稍有不注意,就会对之后的整个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
为何小学和初中一年级成绩非常不错,一到初中二年级就下滑?
学习的逻辑思维还没转化过来
小学是人的一生比较平稳的时期,一般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只须学习努力,听老师和父母的话,获得好的成绩并不太难。
在小学时期,“语数双百”不足为奇,90分以下一般即使差成绩了。
然而,就在这“美好”的背后,不少学生在小学时期就已经种下了“初中二年级分化”的种子。
如:学习技巧是死记硬背的、凭“小聪明”但学习态度不好的、常识面非常窄等。
这类学生不是不聪明,而是视线太窄,考虑问题的方法和习惯出了问题。
学习的实质并不在于常识量,而在于学习过程初中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对常识的简单应用是“浅层次思维”,进行抽象逻辑思维是“深层次思维”。
初中二年级的教学内容和以前相比有一个显著的变化。
思维方法由“形象思维”为主,变成了“抽象思维”为主。
学生的“思维筹备”在小学没能做好,到了中学仍然按小学的思维方法去学习和考虑,当然会变得非常吃力,于是就被分化下来了。
02
初中二年级是不想上学情绪的高发期
不少父母不知道,孩子在小学和初中一年级时,上学非常听话,老师留的作业按时完成,父母嘱咐的话也听得进来。
为何一到了初中二年级,孩子却开始讨不想上学习、讨厌写作业,并且对于父母叮嘱的一些话,也开始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情绪呢?
第一,开始不想上学,表明他已经开始思索学习的意义了。
假如他找不到自己为何要学习是什么原因,那自然就不想坚持下去,就会不想上学了。
低年级的时候,同学们的独立思维还没形成,不会主动考虑问题。
所以,他们才会更多的依靠老师和父母,觉得老师和父母说的话都是对的,都要听。
升入初中二年级将来,思维能力开始飞速发展,并且有了独立考虑问题的能力。
遇见问题的时候,他们不再想先问父母如何解决,而是他一个人会在心里想:这件事为何会如此?我该如何解决?
放在学习上就变成了:我为何要学习?学习不好又能如何?
第二,有的孩子没培养中考需要的学习态度。
对于初初中生来讲,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
有一部分学生较聪明,在小学学得非常轻松,所以无需十分努力就能获得好的成绩。
这类学生常常会由于聪明而遭到父母和老师的赞扬。
他们错误地以为,获得好的成绩,原来是这样简单,不认真不努力也可学好。
培养了马马虎虎,不求胜解,怕吃苦等不好的习气。
但到了初中二年级就完全不同了。初中二年级一年的常识量要超越整个小学六年的两倍。
这个时候,不努力是绝对学不好的。
因为学生刚进入初中二年级,心理进步不成熟,对我们的认识不足。
困难面前,找不出或不想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采取自我安慰,自我舍弃。
又因为学习的长期性,需要学生坚持不懈地学习。
但有的学生缺少起码的意志和毅力,怕吃苦受累,就产生应对的心态,导致学习不扎实,成绩下滑继而产生不想上学心态就是势必的了。
03
初中二年级转变提高的5个重点
1、分主次轻重
数学、语文、英语、物理要作为重点来安排学习,除去上课认真听讲,课后70%的精力要花在这类主课上。
初中二年级时,每门主科应有一本课外辅导书,课外适合做一些复习资料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2、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早晨,人的记忆力最好,合适读英语,记单词。
白天的自习课,安排给数学、物理,这个时候解题效率高中一年级些。
其他时间就要留给语文了,可以多读些课外书。
遇见好文章和好的语段,应该抄下来以积累素材,在写作文时会轻松不少。
晚间复习时切忌打疲劳战,可以听听音乐,做一些不太剧烈的室内运动,放松我们的心情,学习效率会有非常大的提升。
3、做好课前筹备
有筹备地进入每一堂课,携带兴趣,携带问题,携带目的听课。
依据课程表的安排,有针对性地预习弱项课程,预习时要弄清下一节课的内容。
其中什么是了解的,什么是模糊的,什么是不懂的,由此确定出听课的重点。
课后进行总结,总结出所讲常识的框架,然后做有关训练。
4、擅长交流学习
消除不好意思的心理,多和同学们交流,在讨论中发现别人的好思路、好办法、好心态。
这种近距离的交流会使你和大伙融为一体,学习心理重压会减轻。
同时,学习心态放轻松,听课成效会非常快提升。
5、“习”有哪些用途
学习,“习”有哪些用途决定了学习结果是不是有好的效果。
每次听完课,阅读一些有关的辅导资料,做一些有关的习题。
目前的辅导资料不少,哪一种合适我们的状况?
在书店的辅导资料书架前大致阅读一些,感觉哪本自己看着非常舒服,就用哪一本。
假如还感觉不准,可以咨询老师。
04
主要学科的实用学习方法
数学
1.预习:携带问题走进课堂,能叫你的学习事半功倍
2.改错:想要做出完美的作业是无知的,出错并认真订正才更合理。
采集你一个人做过的错题,订正并写清错误是什么原因,这类资料是是你个人的财富
3.速率:正确率和做题的速度一样要紧。
5.目的:对于考试成绩,给自己定一个能同意的底线,定一个力所能及的奋斗目的。
6.计划">
所以,请拟定好学习计划并努力坚持。
语文
关于作文:
1.天天坚持写日记,可以天天自己选择一个主题来写。
2.多阅读,所有写不出作文是什么原因都是念书太少。
3.深入知道1~2个人物的每个方面,必要时可以当做万能素材来用。
关于阅读:
1.现代文阅读需要多练,培养对句子的感悟与推理能力;
常常进行这种训练,考试中看到问题后就自然而然地了解从哪一点去想。
2.文言文阅读要学会课本中实词、虚词的各种使用方法,同样要常练,才能由量变到质变。
3.把自己组织的答案和标准答案进行对照,找不同,知道命题人的思维。
英语
1.打造错误档案本:
每次训练或考试后,应该把自己做错的具备代表性的题目抄下来,采集汇编。
平常和临考试前翻看,加深印象。
2.看重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坚持长期阅读(可以天天坚持做1篇)
有计划有步骤的课外阅读(如读《21世纪英文报》,《英语街》,《英语广场》等)
3.培养朗读背诵的习惯:
朗读背诵可以形成流利的语感,也培养了理解能力。
为说、读及英语写作打好基础,这是提升英语水平的根本办法。
政治
1.大多数区域是开卷考试,要记住考试知识点的具体地方,不要由于翻书而费时。
每年中考都有人做不完题。
2.关注时事。
3.看课本,重视目录,梳理框架。
4.记录一些常见的时政用语和要点。
历史
1.要有“一个历史”的整体看法,对重点问题牢记。
2.把握历史思路,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3.熟读课本,看书细致,包含小字批注插图都要注意。
4.总结相似要点,如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古时候主流思想的变迁,抗日战争中的要紧时间点梳理等。
答卷方法:
1.注意全方位性,在历史的答卷中,涉及的内容可能涉及到古时候史、近代史,综合性比较强。
大家必须要考虑一些事例来回答问题。
2.答卷的时候,必须要在我们的大脑里面,把所有跟课本有关的内容在大脑里面筛选一遍。
地理
关于地图:
1.多看地图,每天看,边看边想边联系,最好能尽量地与自己所学的要点相联系。
天天30分钟的看图时间保证叫你收成匪浅。
2.地图是重点,最好能记住各大洲和各大国家的地形图。
在确定经纬线后可以准确的看出地点.
3.要记住常见的几条经纬线,掌握在地图上剖析自然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气候问题。
物理
1.看重实验,勤于实验
在做实验之前必须要弄了解实验的原理及步骤,注意察看,做好每个实验。
2.听讲与自学相结合
课前进行预习,上课认真听,积极考虑
3.按期复习小结
当天复习与章末复习结合,通过系统有效的复习,对做过的复习资料分类,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生物
1.预习:动笔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复习:不断回顾,温故知新。
3.联系实质,学以致用。
理解科技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理解所学常识的社会价值,并且运用所学的生物学常识去讲解一些现象、解决一些问题。
(图文来自互联网,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