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小剧场
学渣:(用笔尾挠头)这道题如何做啊?
学霸:(怀疑)老师前天上课刚说过啊,你还被点名回答问题了!当时老师问你balabalabala…… 然后你还答对了啊!
学渣:(茫然)啊?(心声:完全没印象……)
------------------
老师解说
上面那个情景是否感觉似曾相识?感觉班里学霸的脑子简直就是无边无际的大海,不管大事小事,只须与学习有关,就能事无巨细记在脑子里,然后天天在常识的海洋中遨游。而学渣的脑子里,也是大海,只是……
同样身为高级灵长类动物,难道人与人的差距真的这么大么?当然不是。除去极少数的“天才”以外,普通人之间先天性的IQ差距其实不大。而导致同学们学习成绩差距大是什么原因,主要来自后天——学习技巧和学习态度。
也就是说,不少同学成绩不理想,不是脑子不好使,而是由于用了错误的学习技巧。
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呢?
对于理科的学习,大家都是从数学开始,而学数学时大家常常要用背的,譬如完全平方公式,譬如边边角、边角边……譬如九九乘法表……
在数学考试中,一般仅需直接用这类公式和定理来答卷,而无需去讲解这类公式的推导过程,譬如数学卷子不会叫你证明:“为何边边角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如此的问题。
于是不少学生错误的觉得,在学习理科时,只须记住公式和定理,其它的都无关紧要。
譬如学习初中物理的第一课相对运动时,拼命去背诵课本上写的相对运动的定义,而忽视了老师为了引出“相对运动”这个定义所举的例子。
然后考试考到有关题目,学霸看到相对运动,立刻想到:车窗外风景后退、加油机、两岸青山相对出……等等的例子。而学渣在看到“相对运动”时,则绞尽脑汁的想背诵课本上的概念,然后痛骂学理的不会说人话(背不出来)。
所以,学霸与学渣同样努力,但学渣的努力用错了地方,差距也就这样产生了。
由于数学是很抽象的学科,所以背公式、背概念能带来较大的收益。
但物理、化学、生物……这类学科是用来解决实质问题的,他们更具体,更贴近现实。中学生还是这类学科的新手,过于执着于背诵那些被高度概括之后得到的抽象的结论,反而不利于大家理解这类学科。
所以正确的学习技巧,是在上课时全程维持精力集中听课,努力理解课上老师讲的每个例子和实验,并记住他们。长此以往,那些拗口的概念和结论也自然而然记下来了。
---------
课堂小剧场
老师:铁勺和铁锅,哪个含有些铁更多?
学渣:(拄腮不耐烦)锅。当我婴幼儿园孩子呢?无聊……还不如想想晚上吃那些……
老师:balabala解说
学渣:……(走神中)
老师:水平是描述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物理量。
学渣:(回神,奋笔疾书并背诵)(但哪个会考你背概念呢?)
学霸:全程聚精会神。大脑里:铁块掰成两半水平不变、熔化化成铁水水平不变、拿到太空水平不变……蜡烛燃烧水平降低……一斤铁和一斤棉花一样重……不少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