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幼儿家庭教育  幼教  学习  注意力训练  育儿新知  智力开发  家长教育心得  教育  学习动力  家庭教育帮 

孩子暑假沉迷手机,一位母亲定的18条手机用家规,值得所有父母借鉴!

   日期:2025-04-27     来源:www.huisilai.com    浏览:770    
文章简介:暑假期间,不免有不少同学又陷入到手机漩涡中没办法自拔,这时父母使尽浑身解数仿佛也没起什么用途… 今天学霸哥要跟大伙推荐的是一位母亲,在儿子13岁过生日那天,给孩子买了一部手机的同时,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在信中定下了18条用手机的规定,值得...

暑假期间,不免有不少同学又陷入到手机漩涡中没办法自拔,这时父母使尽浑身解数仿佛也没起什么用途…

今天学霸哥要跟大伙推荐的是一位母亲,在儿子13岁过生日那天,给孩子买了一部手机的同时,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在信中定下了18条用手机的规定,值得所有父母考虑!

仔细看一下这18条家规,发现不少道理并不只适用于孩子用手机,其中反映出来的一些教育理念,其实更值得大家学习。

亲爱的儿子:

目前你已经骄傲地成为一部智能手机的拥有者了。太棒了!你是一个出色的、有责任心的13岁男生,理应得到这份礼物。不过在同意这份礼物的同时,你还要遵守一些规章规范。

请把下面的用法合约从头至尾读一遍。我期望你能了解,我的职责是把你培培养一个全方位进步、身心健康、对社会有益的青年,从而可以适应新技术且不被其左右。

假如你没能遵守下列约定,我将终止你对这部手机的所有权。

1

第一条:这是我的手机,我烧钱买的。但我想借给你用,你是否应该对我心怀感激?

解析:这是财产权问题。

在西方国家,爸爸妈妈的财产是爸爸妈妈的,和孩子无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

爸爸妈妈给孩子买了生活用品,财产权仍然是爸爸妈妈,孩子应该感恩。

这跟大家的孩子向爸爸妈妈索取天经地义,不给就躺在地上打滚,爸爸妈妈假如办不到,还感觉对不起孩子,真的有着天壤之别。

2

第二条:我要永远了解手机密码。

解析:这是知情权问题。

不止是因为爸爸妈妈拥有手机的所有权,所以爸爸妈妈才有权了解手机的密码。

更要紧的是,13岁的孩子是未成年人,作为父母应该享有孩子秘密的知情权。

手机作为孩子的社交工具,里面隐藏有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要紧信息,父母有权了解,此时隐私权应该小于知情权。

3

第三条:假如电话响了,就接。它只不过一个电话。掌握用正确的态度讲电话。假如屏幕上显示“母亲”和“父亲”的来电——永远不可以忽略不接。

解析:这是礼貌的问题。

手机可以和人交流,当然会涉及社交礼仪。大家的孩子应该注意的,恐怕不仅仅是接电话这一点吧。

具体到爸爸妈妈身上,孩子必须要准时回话爸爸妈妈的关心。

4

第四条:天天晚上7:30(周末9:00)按时把手机交给爸爸妈妈。它会在晚上被关闭,并在早上7:30第三开启。仔细聆听并尊重其他家庭,由于大家也期望能得到同样的尊重。

解析:要尊重其他人。

在其他人的休息时间,尽可能不打扰他们。这个,大家不少大人也应该学学啊!

5

第五条:手机不可以带去学校,同时这也是目前的学校需要。和你那些手机短信里的朋友好好当面交谈吧。这是一种基本的生活技能。学校早放,郊游和课外活动的状况,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剖析。

解析:不可以让手机影响学习。另外,语言比文字更容易交流,交流成效更好。

6

第六条:假如它落入马桶,摔破在地上,或消失在稀薄的空气中,你将负责更换或维修。请通过修剪草坪,帮人看娃,私存一些过生日收到的钱来解决修理成本。手机总会有要维修的一天,你应该有所筹备。

解析:这涉及到财产权、责任意识、劳动获得报酬的问题。

大家从小就了解损毁公物要赔偿,其实,损毁家的东西也要赔偿。孩子导致了财务损失,要通过自己劳动赚钱补偿。

譬如里根总统小时候因为违规燃放炮竹被警察罚款,就是爸爸妈妈借给了他罚金,11岁的他打了半年工才还清了爸爸的钱。

这跟大家“儿子犯了错误老子承担,惩罚儿子老子掏钱”相比,显然更有教育意义。

7

第七条:不要用手机来欺骗或愚弄其他人。不涉及伤害别人交谈。不熟知的人可以先做朋友,不要随便的掏心掏肺。

解析:做人要诚实善良。

8

第八条:假如你不想当面说的话,同样不要通过短消息、邮件或者打电话说。

解析:直接交流是最好的解决问题方法,要勇敢面对,不要回避。

9

第九条:假如你不可以把这话当着他们的爸爸妈妈大声讲出,也不要通过短消息,邮件或者打电话说。

解析:爸爸妈妈才是最亲近的人。有问题先自己深思,然后和爸爸妈妈交流,没任何事情是朋友可以了解而爸爸妈妈不能了解的。

10

第十条:不看色情信息。搜索阅读你会公开与我推荐的互联网信息。假如你有任何问题,问其他人——最好是我或者你爸。

解析:未成年人不涉黄,这在任何国家都是底线。

11

第十一条:在公众场所:关机,至少静音。尤其是在餐厅、电影院,或与人讲话时。你是否一个粗鲁的人,不可以让 iPhone 改变这一点。

解析:这是公众场所的礼仪问题。

在公众场合不可以影响其他人,这是基本的礼仪和修养,手机的用法只不过一个侧面。

想想,大家每次开会前,领导总要说一声,关闭手机或静音。其实,这本是大家从拥有第一部手机就了解的基本用准则,这本是没手机大家也应该拥有的修养啊!

12

第十二条:不要发送或接收你的私处或其他其他人的隐私部位的照片。别笑。尽管你感觉自己够聪明,但总有一天,你会遭到魅惑。这是危险的,或许会毁了你十多大岁数、大学和成年未来的生活。这一直是一个坏主意。无边无际的互联网空间比你更强大。所以,覆水难收——包含一个坏名声。

解析:告诉孩子黄毒的害处,和第十条有相同之处。

13

第十三条:不要拍摄数不胜数的照片和录像。你没必要用手机记录的所有。全身心的去感受生活,这类影像将被储存在你永恒的记忆里。

解析:不要成为手机的奴隶。

大家总以为拍下来的风景就是拥有,总以为珍藏了文章就等于自己阅读,其实不然。

14

第十四条:偶尔把手机留在家,然后放心的外出去。它不是活的更不是你的延伸,没手机你也会过的非常不错。

解析:不要被手机绑架。

15

第十五条:尽可能下载一些新鲜的或者经典的音乐,不要和你的同龄人一样都听相同的歌曲。你们这一代人对音乐的接触要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代都便捷,所以母亲期望你可以借助这个机会来拓宽我们的视线。

解析:不可以从众随大流,要有自己独特和超前的地方。

这好像不止是在说手机。

16

第十六条:用手机时不时玩点文字游戏、拼图或脑筋急转弯游戏。

解析:寓教于乐。

娱乐是人的天性,手机具备娱乐功能,在娱乐的同时,可以对智商有帮助,可以一举两得。

如此的理念,同样可以用到其他方面。

17

第十七条:用你的眼睛看世界。察看你周围的世界所发生的事情:瞭望窗外的景色、倾听鸟儿的叫声、散散步、跟人聊聊天、发发呆,而不需要上Google搜索。

解析:不要当低头族。

除去手机充耳不闻,双眼无视,这真是病。

18

第十八条:你肯定也会有不可以善用手机的时候。我会把手机收回。然后,让大家坐下来谈一谈大家遇见的问题。让大家一块重新开始,我将永远站在你这边,一同从经验中学习、改进。大家是一条船上的人。

解析:契约意识和家庭意识。

有人说,西方人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具备契约意识。

但丑话说到前面,确实能为有事了怎么样处置省去不少麻烦。

同时,西方人同样重视家庭,一家人在一块,大家一同成长,中外皆同。

写在最后 :

显然,这封信不止是一个妈妈约束孩子用手机的宝典,更反映出一位妈妈完整的教育理念。其实仔细看看,这位妈妈从做人到做事的那些需要,简直就是一部“中小学生守则”!

只是,她是以手机为载体,把那些抽象的名词更具体化了而已。

父母认真研究一下这18条手机用家规,或许可以悟出更多……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