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常听到爸爸妈妈的抱怨。 孩子真的非常难管,怎么说也听不进来。其实,你不是“管”孩子,而是“管理”孩子。
1.什么是管孩子?
放学了,孩子又想在外面买零食吃。你忽然想起了近期已经吃过两次外面的零食了。不可以再让ta吃了。对孩子说了“NO”之后,迎来了哭闹。
孩子在看电视,一不小心又离电视非常近了。你远远地喊他离得远远的电视,再不动就不给看了!
孩子离开一会儿后,又继续循环刚刚的所有。
2.什么是“管理”孩子?
放学了,孩子又想在外面买零食吃。你平静地对他说大家一周只能在外面买两次零食。 这周没你的次数了。大家一块遵守约定怎么样?母亲回家给你做水果沙拉。然后孩子欣然答应了。
孩子在看电视,一不小心又离电视非常近了。你带他到客厅最远的地方说,大家约好了假如你越过茶几的地方看电视的话需要站在这个角落10分钟才能回到沙发上。孩子吃一堑长一智,接近电视的次数就降低了。
管孩子是大人需要孩子如何做孩子就需要干什么,结果孩子充满了压迫感和抵触感。所以,越管孩子就越叛逆。
而管理孩子是事先和孩子商量后一同认同的规则,是以尊重孩子为基础的。因此,越管理,孩子就越听话。
管孩子,父母大多用的都是情绪。一看到孩子的行为不符合预期,就又骂又打。目的是让孩子听从。这种管实质上是一种控制。
而管理孩子需要爸爸妈妈的智慧。假如看到孩子的行为不符合期望,多交流,倾听,耐心调整我们的教育方法。目的是教孩子是非分明,通情达理。如此的管理,本质上是引导。
不听孩子的意愿,否定其决定,对孩子心理控制只能助长孩子对爸爸妈妈的依靠,削弱孩子的自立和自律能力。这需要爸爸妈妈警惕防止。所以,大家期望爸爸妈妈们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是“管理”,而不是“管”。
说到这里,或许有不少父母不了解具体该怎么样管理孩子。推荐七条“管理”原则。
原则1 )和孩子一块拟定成长规则。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圆。管理孩子的第一步是制定标准。但,这个规则不是由监护人单方面决定的,需要和孩子一块讨论,获得共识后再推行。由于只有如此,孩子才能得到衷心的认同,专心致志地实行和保护。
原则2 )规则尽可能多维度地拟定。
一般,学龄前儿童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拟定。
作息:可以规定日程和具体事情,可以给孩子适合留出玩的时间
学习:上课、作业、阅读时间、学习技巧和态度等
生活:玩完玩具后自己整理好,自己整理书包,玩电子商品的时间等
情绪心理:和孩子商量,假如有情绪如何应付,假如应对不了该如何解决
行为规范:有礼貌、诚实、按时、遵守纪律等
多维度的创建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各种好习惯,培养规则意识,了解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当然,这个规则的拟定需要在之后的实行中依据孩子的实质状况不断调整。
原则3 )规则的拟定最好具体到细节。
假如规则没具体化到细节,孩子容易变得模糊,不了解如何遵守。比如,你和孩子说:早上早点外出! 早点是多早?孩子没定义。·但,假如你和他决定了,大家7点半起床,8点外出。孩子了解时间的定义,潜意识里会自觉规范我们的行为。
原则4 )请先紧后松。
由于孩子的自制力总是非常差,所以需要不断地提醒和督促。因此,在前期实行这个一同拟定的规则时,假如孩子想撒娇赖皮的方法叫你妥协,请温顺并坚定地拒绝。
原则5 )提醒但不要催促。
从心理学上讲,人类的学习行为由两个系统合成,一个是身体,一个是心理。催促会引起孩子强烈的反感。所以,需要掌握用提醒来代替“催促”。当你想说“快点,要迟到了”的时候。 不如说还有5分钟就迟到了。想说“快去做作业”的时候,不如说晚上8点半前完成作业,就能看30分钟动画片了。
原则6 )天天晚上总结。
天天晚上睡觉前,和孩子一块整理当天的行动,做好的画个笑脸,做不好的画是哭脸。
假如不可以达成一致的共识就要好好交流。假如彼此都有道理,不想向他们妥协,就要尊重他们,保注意见,寻求同样的东西。如此,孩子才能在感到尊重的同时,天天在总结中加大好的行为,从而健康成长。
原则7)防止奖惩一刀切。
拟定奖惩是为了加大好、积极的行为和观念。但,奖惩的拟定应当灵活,不可以由于孩子的某些行为不符合预期而全盘否定或取消对孩子的奖励。建议父母每周或每月统计孩子的成绩,并进行相应的奖惩。
管理大师梅考克曾说过:“管理是一种严肃的爱。”对孩子,“管”是指令,“管理”才是爱。科学适当的管理,一方面要照顾孩子的需要,其次要让孩子从中掌握尊重和看待别人的需要,这就是管理的妙处。
在这里,期望父母能看到管理的精彩之处,充分借助管理法则,是非分明,通情达理,教出谦虚、有教养、为人正直,相处起来让人如沐春风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