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论孩子多淘气,都不可以对他发脾气
劳累了一天的爸爸妈妈总是很难控制我们的情绪,会对孩子大吼大叫。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锐的。因此,爸爸妈妈发脾气,必然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由于孩子甚至不可以了解,爸爸妈妈为何会发脾气,他们并不了解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在日常,最好不要向孩子发脾气。但假如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发了火,发完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讲解了解,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该如何做,同时还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觉到你的关心和爱惜。
可能的话,发脾气前最好提出预警,但决不可以由于发脾气后的内疚,就放松对孩子的需要,该坚持的需要坚持。
2
无论多大的事情,都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
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数千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情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父母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父母生气,怕他们吵架。
爸爸妈妈以为孩子还小,夫妻间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对孩子子是无所谓的。其实,孩子早已把爸爸妈妈在他们面前的所有言行都记录下来了。
有的家庭,夫妻间争吵不休,满嘴粗话,甚至动手工脚,家庭氛围常常处于紧张状况,这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巨大的重压。
有的爸爸妈妈,长期感情不合,在家寡言少语,在这种氛围中生活的孩子非常压抑,时间久了必然损害他们的心理健康,会使孩子变得冷漠、孤独、执拗、粗野,成为心理方面的畸形儿。
因此,为孩子打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是每一位爸爸妈妈应该谨记的。
3
不要对孩子失信,说过的话不算数
父母说话不算数,多是由于学习而起,一些爸爸妈妈围绕学习口头承诺某些条件,但当孩子完成了爸爸妈妈的需要,爸爸妈妈却在兑现时推三阻四。
孩子最讨厌爸爸妈妈随便承诺又不可以兑现,言而无信,感觉这是一种欺骗我们的行为。
父母说话不算数,不只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还影响孩子的自己形象。
它会让未形成诚信观念的孩子感觉,一个人说话可以不负责任,答应其他人的事情也可以不办,如此,孩子就比较容易培养轻率无信用的不好的习惯,成人后,这种失信的习惯会让自己损失不少朋友和机会。
做个说话算数的父母就要不随便许诺,不随意许愿;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随意地答应孩子的需要。
当孩子提出需要时,要认真想一想,这种需要是不是合理、能否兑现,若是适当的、可兑现的,就要认真地承诺、需要兑现。
4
抹杀孩子的好奇心,对孩子的问题不耐烦
好奇是人类的天性,尤其是在童年时期,好奇心特别重。但不少父母对孩子的问题态度冷漠,没当好孩子的启蒙老师。
有些爸爸妈妈嫌孩子烦,三言两语打发孩子,爸爸妈妈的冷淡会让孩子以为自己不应该问问题,或者不应该问这些问题,让他对自己能力失去了信心。
父母的敷衍还会让孩子日渐失去提问的热情,也会日渐失去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知半解,信口作答,孩子对父母的话一直深信不已,你给他错误的答案,孩子会当成是真理而记住,错误的观念一进入脑海,再改回来就难了。
以没时间作借口不回答孩子问题,这只不过一个借口,不应该成为理由。假如父母在当时没时间回答孩子,也应该第一一定孩子的提问,然后向孩子说明自己目前确实没空,并向孩子承诺在某个专门的时间来回答孩子的提问。
5
假如你不仅有一个孩子,不应该偏心
一般家庭都不会只有一个孩子,假如爸爸妈妈偏心,同是一对爸爸妈妈的孩子,零用钱、衣服、出游待遇却不同,这就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
很多研究发现,爸爸妈妈偏心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导致不好的影响,引发儿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现行为问题,即便他们长大后离家生活多年,打造了我们的家庭,影响依旧存在。
而且,无论是遭到偏爱的孩子,还是被冷落的孩子,还是旁观的孩子,只须觉察到母亲的偏心,都会遭到损害。被冷落的孩子会对母亲或者受宠的孩子怨恨,受宠的孩子则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恶。
所以,不偏不倚才是正确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