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5日,北京电影学院三试放榜,在被录取的450人背后,是1.8万名角逐的考生……伴随国内电影市场的渐渐兴盛,艺考一年比一年热,这样“高烧”,连北电院长都呼吁艺考应该降温。面对艺考热,大家应该考虑一下了:应该怎么样正确看待艺考?文化娱乐圈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记者近日走访了一所民办艺术学校和业内人士,从一线带回了艺术专业就业状况的反馈,期望可以为学子和父母提供一些借鉴。
【现象】
艺考非常热,但就业非常难
近年来艺考升温,有人觉得,目前连电影产业本身都没搞了解情况,艺考热纯属瞎闹腾。北电院长张会军也表示:“艺考应该降温。”一位艺校教授直言:“艺考误区太多,中介、培训机构、骗子等‘陷阱’也不少!金字塔是现实,明星是少数。”对于表演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他表示:“很多父母和孩子,不了解从业者应有些素质,盲目性太大……艺术是特殊行业,从业者要拥有艺术潜质,还需要刻苦,不是每人都可以做的。目前不是供与求的问题,是过滥。”
据《北京考试报》的一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各大艺术院校表演系毕业生,70%由于就业不理想选择改行。而知名经纪人田金双则表示,经我们的团队调查,全国艺术院校九成的学生毕业后选择改行,一些人甚至选择卖电脑、摆小摊。
【声音】
考进名校≠成为明星
田金双说,以为上中戏、北电就能成明星,这种看法大错特错,“考上北电,只说明你是个北电的学生,甚至连个准演员都不是”。就现在演艺市场来看,演员人数明显供大于求,各地艺术院校至少可以停招5年,中戏、北电等各大艺术院校也应该本着严进严出优胜劣汰这一原则无须扩大招生比率。
对于艺术名校的星途问题,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教授张应湘日前在微博中表示:“三八节让我想起了三个人:韩雪,在我院表演本科学了一年自动需要退学,进入影视圈;宁静,在我院模特班学表演一年进入影视圈;王琳,海外进修一年主动需要退学进入影视圈,三个人都退学,目前都成功啦!这说明了什么?值得研究。学院不是唯一……”
【剧院】
能力排在学历之前
目前每年有很多学生参加艺考,北京的中戏和北电集中了出色的苗子。那样,北京的专业艺术剧院对艺术人才的需要又是怎么样的呢?
“目前艺术生供大于求,挤破了艺术之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李主任如此总结。他说,像中国儿艺,不会大量招收毕业生,主如果通过定向培养,也就是和中戏联合办班,不过这种“需要”很少,并且还是择优录取。
“从专业院校出来的,确实会受看重一些。”中国国家话剧院的负责人说,不过现在国话的注册演员,不少都不是来自北电、中戏、上戏的,“最重视的还是演员的能力。”
【想办法】
肯努力的演员受青睐
每年有成千上万人考试报名中戏、北电等知名艺校的表演专业,有潜力的学生难道需要要挤这个独木桥吗?
张子旭是中戏毕业生,是邓超和朱雨辰的同班同学。不过目前的他既没活跃在荧屏上,也没去做话剧演员,而是在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担任表演系副主任。“我一直都想当老师,大家班有七八个同学就是立志要当老师的,所以在上学时就刻意被朝教学方面培养。”
修睿是张子旭的学生,生于1989年,长着一脸跟年龄不相符合的大胡子,是黑龙江卫视一档非常受青睐的喜剧类节目《爱笑会议室》的主要演员之一,因为表演方法和外形都叫人印象深刻,所以目前修睿已经颇有观众缘,渐渐走红荧屏。
从该校毕业不到一年的闫晓琼,已经与国家话剧院签了约,目前由她主演的《夜场之天生绝配》正在北京一剧场上演,是由新锐导演田沁鑫依据电影《夜场》改编的作品。田沁鑫导演刚开始并不了解她是从哪所学校毕业的,在挑选演员时并不会考虑名校等原因。对于自己和其他名校毕业学生有什么区别,闫晓琼汇总了三个字:“可以吃苦!”
说起自己学生的优势,张子旭坦言,一个剧组,需要很多的配角,以前剧组中如此的角色总是源于社会,其中很多并没受过专业练习,一旦有了受过系统练习的,自然更受剧组欢迎。“不少剧组会‘不忍’让中戏、北电的学生去演一个小角色,但假如没名校的包袱,学生可以从低处一点点往上走,不担忧高不成低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