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生复旦中学第一学期第一阶段考试
初三 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2017.9
1、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借助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喷水枪 B.注射器 C.人耳半规管 D.离心式水泵
2.乒乓球不慎被压瘪(未破裂),下列关于球内气体的物理量变小的是( )
A.水平 B.体积 C.密度 D.压强
3.甲、乙两个水平相同的实心物体漂浮在水面上,已知.甲、乙所受的浮力分别为
、
,排开液体的体积分别为
、
,则( )
A.,
B.
,
C.,
D.
,
4.如图所示,盛有水的轻质密封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
.将容器倒置在放在水平桌面上,此时水对容器的压强为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B.
,
C.,
D.
,
5.将一个重牛的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再向容器中注入
牛的水(水不溢出),则注水后容器对水平地面的重压( )
A.肯定为牛 B.肯定为
牛 C.可能为
牛 D.可能大于
牛
6.如图所示,一般远洋轮船上标有在不同海域航行时的吃水线地方,当这艘满载的船在不同水域航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艘船遭到的浮力
B.这艘船排开海水的水平
C.印度洋和北大西洋水的密度
D.这艘船排开水的体积
7.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甲、乙,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若将两个正方体同时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
后(
).此时乙对地面的压强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肯定大于
B.
肯定小于
C.
肯定等于
D.
可能小于
8.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对地面的压强小于.为了使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小明设想:沿竖直方向截取部分乙后叠放在甲上;小红设想:沿水平方向截取部分乙后叠放在甲上.若用“肯定不可以”、“可能不可以”、“肯定行”做三个表情包,则“可能不可以”的表情包( )
A.给小明 B.给小红 C.两人都给 D.两人都不给
9.如图所示,盛有液体的圆柱形容器甲和均匀圆柱体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容器水平忽视不计,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从容器中抽取部分液体、将圆柱体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甲对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强.则甲、乙剩余部分的体积分别是、
,则( )
A.肯定大于
B.
可能等于
C.肯定小于
D.
可能小于
10.如图所示,甲、乙两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现分别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若剩余的高度相等,则甲被切去的水平肯定多
B.若剩余的水平相等,则甲被切去的厚度可能多
C.若切去的高度相等,则甲被切去的水平可能多
D.若切去的水平相等,则甲被切去的厚度肯定多
2、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1.冰的密度为千克
米
,表示__________.一块水平为
千克的冰的体积为__________米
,若它完全熔化成冰,其体积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下列改变压强的实例:A.用来滑雪雪橇;B.铺设在铁轨下枕木;C.用来切断电线的斜口钳;D.锋利的菜刀;E.在拖拉机上安装履带.其中是减小压强的是__________,是增大压强的是__________.(均填字母)
13.年意大利科学家__________第一用实验测定了大方压的值,但当时大部分人都不相信,直到
年,著名的__________实验,才使大家确信大方压强的存在并且非常大.大方压强的数值会伴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渐渐__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4.当汽车被淹没后没办法浮起的重要原因是:汽车遭到的重力__________浮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中汽车被淹得越深,车门越难从里面推开的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国内自行设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可达多米.当它下潜到深度为
米处时,海水对它的压强约为__________帕(海水的密度近似取
千克
米
),海水对“蛟龙号”每
米
的外表面产生的重压为__________牛.“蛟龙号”继续下潜过程中,所受浮力将__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6.如图所示,将下口盖有轻质薄塑料片的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竖直插入水中,塑料片距离水面米,则塑料片遭到水的压强为__________帕.移开手指,慢慢向玻璃管内注入酒精,当塑料片恰好下落时,管内液面与管外水面的地方关系是__________(选填“不相平”或“相平”).假如注入的是水,则当塑料片恰好下落时注入水的水平__________注入酒精的水平(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7.烧杯中装有适量的水,水位如图()所示,用细绳将物体栓柱浸没在水中,水位如图(
)表示.此事细绳所受拉力为
,将物体缓慢向上提,当水位如图(
)所示时(其中
处是
的中点),细绳所受拉力为
,此时物体所受浮力为__________牛,物体所受重力为__________牛,比较图(
)和(
),烧杯底部所遭到水的重压差为__________.
18.如图()、(
)所示,将同一长方体木块以两种方法放在桌面底面积相同的两个圆柱形盛水容器中,则水对木块底部产生的压强
__________
,水对木块底部产生的重压
__________
,木块放入前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
__________
(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9.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两个正方体的边长分别为和
(
),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它们对地面重压变化量
__________
(选填“肯定”或“可能”)
_________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在两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水平,则截去的高度之比
为__________.
20.物理学中把具备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当流体处于流动状况时,其内部各处的压强有哪些规律呢?
小李同学将图()所示的玻璃管装置接到水流稳定的自来水管上,当水在玻璃管中流动时,可看到两个竖直管中液面的高度并不相同.从图甲中可以看出在
、
两处管的粗细不同,因而
处流速小,
处流速大.可见流体的压强与流速之间有着肯定的关系.
接着,小明又自制了一个飞机机翼模型,如图将它固定在托盘测力计上,在模型的正前方用电扇迎面吹风来模拟飞机飞行时的气流
|
|
(a) | (b) |
①由图()的实验现象,得出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图()所示的实验中,电扇没吹风时,托盘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机翼模型的能力大小.当电扇转动后,发现托盘测力计的示数减小了,请用上述实验结论剖析缘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情形中,可以运用上述实验结论进行讲解的是__________(选填序号).
A.将氢气球放下后,它会飘向空中.
B.地铁站台上,人需要在警戒线外候车
C.船舶航行时应防止两艘挨近的船并排前进
3、作图题(每题2分,共6分)
21.如图,甲和乙是同种材料制成的两个正方体,边长之比为,甲的重力为
牛.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地面所遭到的重压.
22.重为牛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对斜面的重压为
牛,请用力的图示法在图中画出斜面遭到的重压.
23.如图所示,重力为牛的小球漂浮在水面上处于静止状况,请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小球遭到的浮力.
4、计算题(共28分)
24.体积为米
的物体浸没在酒精中,求它所受的浮力
.(已知
千克
米
),求:
25.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有轻质柱形容器和实心正方体
.
的底面积为
米
,高为
,其中盛有深度为
米的水,
的水平为
千克,体积为
米
.
①求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
②求的密度
.
③小陆同学将同一物体先后放入容器中(物体漂浮在水面上)、叠放在
正方体上表面中央,并作出了如下表所示的猜想,请你剖析判断猜想是不是可能成立,假如猜想成立,求物体的水平
,假如不成立说法理由.
猜想 | 判断(选填“可能”或“不可能”) | |
( | 水对容器底部压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水对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6.一个底面直径为,底面积为
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的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
()若容器内水的水平为
千克,求水的体积.
()若在水中浸入一个正方体,正方体沉底后,液体深度变为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增加量为
为使
达到最大,求该正方体的边长及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增加量
(结果用
、
、
、
等字母表示)
27.如图所示,底面积为米
、高为
米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甲,放置于水平地面上,内盛有
米深的水;另有高为
米的圆柱形木块乙,同样放置于水平地面上,底面积为
米
,密度为
.求:
()圆柱形木块乙的水平
.
()若在乙上方沿水平方向切去厚为
的木块,并将切去部分竖直放在容器甲内,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增加量为
,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增加量为
,请通过计算求出
与
相等时所对应的
的取值范围.
5、实验题(每空1分,共18分)
28.如图所示是本学期物理活动卡中的几个实验装置.
|
|
|
|
(a) | (b) | (c) | (d) |
图()中,为了研究重压有哪些用途成效与什么原因有关,某同学把铅笔压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间,感觉食指比大拇指痛,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两支恰好能套在一块的试管,在较大的试管中注入约
的水,将较小的试管插入大试管中,然后飞速把它们一块倒过来.会察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可以用来验证__________.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两次读数差(
)表明了__________,计算
是为了进一步计算__________的大小.
装置()器材名字是__________,小华在用该器材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将带橡皮膜的塑料盒插入不同液体的__________深度(选填“相同”或“不同”),通过察看比较__________,继而得出结论.
29.如图,此时的大方压值为__________来汞柱高.
图字不清
30.在“测定物质的密度”和“探究物质水平与体积的关系”两个实验中,都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水平与__________.“探究物质水平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除去天平、量筒、水等器材外,还需要有__________.并且应多次改变物质的__________.
31.某小组同学探究在某一盛有液体的柱形容器内浸入漂浮的实心物体前、后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的增加量与什么原因有关时,同学们猜想:
与漂浮的实心物体的密度
和体积
有关,于是选择了六个物体,先后放入盛有某种液体的同一柱形容器中(液体均不溢出),并测得
.实验示意图及相应数据见下表.
实验序号 |
|
|
|
|
|
|
实验示意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__________ |
①依据表中的实验数据,__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能”)验证与漂浮的实心物体的密度
和体积
有关的猜想.
②剖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的实验现象和有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密度不一样的实心物体漂浮在同一盛有液体的柱形容器中前、后,__________.
③剖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的实验现象和有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密度相同的实心物体漂浮在同一盛有液体的柱形容器中前、后,__________.
④该组同学还通过进一步剖析得到了结论,请依据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填写实验序号中有关数据:
为__________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