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有个13岁的儿子,正读初中,高大最帅,却不听话不羁。他跟所有步入青春期的孩子一样,对爸爸妈妈的言行动辙强列抵抗,有时甚至以暴力相对,离家出走更是家常便饭,爸爸妈妈常常担惊受怕、到处探寻、精疲力尽。
如何把孩子从问题少年的“深渊”中拉出来,成为两夫妻现在急切需要解决的要紧问题。其实孩子处于青少年发育时期,一直憧憬成熟又留恋童年,追求完美又总有缺憾,如此矛盾的心理,致使他们的行为在大人眼里这样荒唐和无聊。而对孩子来讲意义却十分重大。父母由于不知道孩子,对孩子横加约束,这致使父母与孩子之间矛盾重重,冲突不断升级。父母应该知道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和需要,才能正确教育孩子。
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识出现质的变化,他们对自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并沉迷考虑我们的所有,既会对我们的优点感到喜悦,也会为我们的不完美而沮丧。他们一直期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尊重,想摆脱成人的束缚,渴望独立而又喜怒无常并多愁善感。尽管他们各方面仍然还非常不健全、不成熟,还不可能真正独立,还没形成相对稳定的个性,还没成熟的感情世界,还不擅长把握真正的友谊,还不可以真正与成人平起平坐,还不拥有真正尝试爱情的条件。但他们仍然有心理需要,而且需要独立处置的问题愈加多,遇见的事情愈加复杂,而他们处置问题的经验还太少,还不足以应对这很多问题,于是他们用各种各样的方法逃避或宣泄。
父母平常可以细心察看,知道孩子的性格特征及遇见的问题,与孩子搞好关系,爸爸妈妈是孩子天生的老师,亲子关系和谐了,教育起来便可以事半功倍。父母可以与孩子打造起好的交流桥梁,而交流最好的方法就是倾诉与倾听。父母放手“架子”以平和的心态跟孩子说说心里话,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在适合的时候给予孩子心理上的帮忙,引导孩子打造好的心态。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父母绝对不要吝啬赞美与奖励。假如孩子做完了作业,父母要准时给予一定;如孩子考试时数学考得不好,语文考得好,可以说:“这次语文考得很好。”这个时候孩子自己会了解这是说:“数学没考好。”父母要帮助孩子打造起责任感与自信,让孩子回归到正常的学习日常来。
当父母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方面与孩子交流时,孩子会更爱你,更想接近你,那样青春期又有什么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