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不像高中以自主学习为主,初中的孩子尚处在由老师传授常识的阶段,考场方法也是老师如何说学生如何做。虽然老师说的未必全对,但精华还是不少的。中学生常见对语文作文“恨之入骨”,下面,智择优记者整理出一位初中语文老师传授给学生的十条非常牛的写作方法,快来看!
1、外貌不需要“有”
如何描述一个人的外貌?老师布置了一篇描写XX外貌的作文,不少学生都会如此写:“XX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双眼,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
试一试把“有”字去掉呢?
“XX可漂亮啦。一头卷卷的黄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上。她的双眼太吸引人了,忽溜忽溜地像黑葡萄一般。高高的鼻子,和樱桃小嘴配合起来,有点混血的味道,同学们可喜欢她啦。”是否读起来舒服多了?
2、说不单单是“说”
他说:“……”;
他无可奈何地说:“……”;
他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叫人物说话有多种方法,不需要“说”,而是在话前加上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可以让写作水平切实得到提高,让学生掌握细节描写,再更不是干巴巴的“某某说”。
3、想不出现“想”
遇见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作文,如此的语句已经被同学们写烂了:“我脑子里蹦出来两个小人,一个小人说……另一个小人说……”
能否换一种表达方法呢?
同学们最常见的就是“我心想”:“老师出了一道难点做家庭作业,我心想:天哪!这该如何解决呢?”能否去掉“我心想”?
“老师出了一道难点做家庭作业。天哪!这该如何解决呢?”是否更简洁精练?
4、不需要成语
作文为何写不长?都是成语惹的祸!这么说不少人都会不解,甚至不认可这种说法。不是多用成语才看上去有文采吗?
其实不然,当作文只能按套路用成语生搬硬套,文章细节就没了,还不如老老实实把自己看到的感受都写出来。
想要表达天气好,什么天高云淡、风和日丽、……这类被用烂了的成语还是少用为妙。“风儿拂过林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材,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风抚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
用具体的句子换掉用烂的成语,解决初中生作文写不长的难点。
5、遇见“非常”和“很”想一想
老师阅了无数篇作文,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就是“非常”,“很”。老师建议,同学们遇见要写这几个字时不要随便下笔,停下来想一想,能否用别的词来替代?
假如想要表达天气炎热,别写“非常热”,“骄阳似火,没一丝风,树叶低垂毫无生气。”树叶有了人的情绪,是否生动多了?
6、环境里面有“真”“情”
上了初中的孩子开始学习环境描写,有些孩子会如此写:“早上天气还挺好的,放学回家时,却哗哗下起雨来。雨珠在下,泪珠在滴,老天也仿佛在为我哭泣。”
掌握用环境衬托我们的心情第一值得表彰,但不少初中生只须一写环境,一定就是小花微笑,小草点头、小鸟歌唱、小雨哭泣,成了套路,难道世界上只有小草、小鸟、小花吗?为何不可以写身边更真实的东西呢?云、雾、桌子,就算是电线杆都可以写,不只要叫人活在环境里,还要叫人活在真实的环境里。
7、要“动”连着“动”
某学生写一场乒乓球球赛:“他发了一个旋转球,叫人看得眼花缭乱。”一句话就完了。掌握动词方法后,“只见他高高地将球抛起,双眼死死盯着,球接触球板的一瞬间,他手腕轻轻一抖,脚一跺,球高速旋转着,向这边飞来,叫人看得眼花缭乱。”
一个动词转瞬变成六七个,文字立刻灵动丰富起来。
8、一秒钟的事写三百字
关于破校运会跳高纪录瞬间,有位同学是如此写的的描写原本只有几十字:只见某某纵身一跳,一下子飞过横杆,新的校运会纪录诞生了!
如何变成三百字?有条理地加上动作解剖:怎么样助跑、起跳、翻越、落地;加上联想:往届校运会有人挑战失败,平常怎么样一次次训练等等;还可以加上细节来充实,起跳前怎么样与同学们进行眼神交流,成功后同学怎么样向他祝贺……
父母平常也可以找一些短期的素材让孩子训练,掌握了这个方法,还怕考试作文写不长吗?
9、多用标点巧妙断句
不少初中生不擅长用标点,写作文只能逗号和句号。针对这种常见存在的状况,父母可以在家让孩子进行“一段话至少出现6种标点”的方法练习,如,。?!……:“”
经过几次练习后,你会发现孩子的惊人变化:意味深长的句子会写了、人物语言会加进来了,心理活动结合进来了,还会用反问句了,这类句子加进来后,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生动很多。
10、字数三四五
这个写作方法说白了,就是学习写短句。初中生写作文时习惯用长句,长句没写好就容易变病句。在写作时应该注意控制每句话的字数,建议把十几个字几十个字的长句改成只有三四五个字的短句,如此的作文读起来有语感,也会让阅卷人舒服不少。
“高高的绿绿的草散发着诱惑的清香。一根一根都看得那样了解,非常挺拔的样子。”经过老师指导后改成:“草绿了,高了,散发着清香。一根一根,看得清了解楚,非常挺拔的样子。”是否非常有语感?
熟能生巧,同学们要不断训练,笔头熟了,素材多了,写起文章来自然也无往不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