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幼儿家庭教育  幼教  学习  注意力训练  育儿新知  智力开发  家长教育心得  教育  学习动力  家庭教育帮 

儿童成人化的话题探究

   日期:2024-10-23     来源:www.huianyong.com    浏览:351    
文章简介:导读:成人社会很多负面的信息,冲击着孩子的童真。这就导致孩子全方位地接收社会带来的信息,使孩子所受的熏陶超出了孩子原来的同意能力。

导读:成人社会很多负面的信息,冲击着孩子的童真。这就导致孩子全方位地接收社会带来的信息,使孩子所受的熏陶超出了孩子原来的同意能力。

最近,互联网上一个名为周家坝实拍两岁老烟枪的帖子引起哄动,当地一个两岁多的男生骑在摩托车上熟练地址烟、抽烟、骂脏话,雷倒网友无数。两岁的孩子子还不会自己剥糖纸,倒先掌握了点起烟吞云吐雾,这让儿童成人化的问题再一次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在卫生间时间长短不可以代表这人是办大事还是办小事。这是《家有儿女》中刘星的一句台词。这小大人般的一句台词,在达到喜剧成效的背后,也将目前儿童成人化的现象表露出来。

小孩子儿说大人话

妮妮5岁典型言论:母亲好性感

还在上婴幼儿园的妮妮常常陪母亲逛街,而且还非常会帮母亲选衣服,妮妮自己也很爱打扮。有一次,妮妮和母亲一块逛商场,母亲试一件新上市的韩式风格大衣。妮妮看了后,嚷嚷着说:母亲必须要买哦,你穿着好性感啊!

一帆12岁典型言论:我打人了,快带钱来处置

已经上小学六年级的一帆眼看着就要升初中了,可他不但不抓紧时间学习,还常常在学校惹事,和周围的同学打架。

一次,一帆的母亲接到一帆打来的电话:妈,我打人了,你快带2000块钱来处置一下吧!就此,记者获悉,一帆的爸爸妈妈是经营餐厅的,平时里如果出了什么情况,他们就给认识的朋友打电话:我这里出什么啥事了,你快过来处置一下吧!

宇翔8岁典型言论:给我去学校公关公关

上二年级的宇翔,有天放学回家后忽然对母亲说:母亲,你得给我去学校公关公关!公关?母亲非常疑惑。宇翔接着说:父亲不是常常给叔叔们打电话,让帮忙公关嘛,吃饭啦,送卡什么的;今天我看到有同学父母给老师送手机,你们也得去给我公关一下!

小孩子儿办大人事

淘淘4岁典型行为:母亲,这个送给你的儿媳

王女性的朋友从美国给她带回一个好看的发卡,4岁的儿子淘淘见后说:母亲,这么好看的发卡你可不可以带,你得当纪念品送给你将来的儿媳!母亲笑着问:我的儿媳在什么地方?淘淘说:我明天就给你带回来!

母亲一笑置之,觉得孩子只不过开玩笑。哪个知第二天,王女性接到淘淘一个同学的父母打来的电话,说淘淘不让她的女儿回家,非要携带小姑娘去见王女性。王女性驱车赶到婴幼儿园后,淘淘上来就问:母亲,这是你的儿媳,那个美国发卡带来了吗?

蓓蓓9岁典型行为:我化妆,我漂亮

从小,母亲就让蓓蓓去学拉丁舞,拉丁舞是要穿齐B小短裙、高跟鞋、紧身衣,还要化妆。时间长了,蓓蓓的拉丁舞已经练得相当好了,同时,她也更重视化妆和打扮的方法了。目前,才上三年级的蓓蓓平常已经开始化妆,穿高跟鞋、齐B小短裙了。

小可8岁典型行为:学父亲巴结领导

8岁的小可今年上小学二年级,他父亲是一家企业的部门经理,所以小可常常收到其他人送来的礼物。小可在家挺霸道,全家人都围着他转。在班上,小可也常常欺负别的同学,但唯独对一个同学礼让三分,这个同学,就是父亲上级的儿子小豪。

一次,小可被小豪打了一巴掌。但那次,小可一言不发地忍受了,回来后也没跟家人讲,只偷偷告诉表姐。原来,小可的父亲平常对领导就是一副点头哈腰的样子,小可学样,也常常去巴结小豪,变成势利眼了。

孩子受的熏陶超越了同意能力

济南电台心理热线、国家二级心理健康咨询师杨清表示,导致儿童成人化是什么原因多方面的。

第一,社会性的影响不容忽略,这也成了一个老生常谈却总不过时的话题。伴随电视节目的增多,电脑的普及,手机上网的便利,可以说媒体的声音无处不在。但,在这类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在孩子接触到的事物中,有多少是合适孩子的,有多少是不合适的,却没一个准确的定论,更没一个严格的划分。成人社会很多负面的信息,冲击着孩子的童真。这就导致孩子全方位地接收社会带来的信息,使孩子所受的熏陶超出了孩子原来的同意能力。

其次,目前一些孩子子的父母,差不多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的,这一时期的父母可以说是比较复杂的,其中独生子女占非常大比率,小的时候娇生惯养,目前,虽已成年但却并未成人。因此,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存在一些问题。父母的所言所行都不避讳孩子,当着孩子的面打电话找关系,当着孩子的面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孩子是爸爸妈妈的影子,两三岁后,孩子模仿能力非常强,他们都是根据成人所提供的环境去模仿学习的。

济南市直机关婴幼儿园的李老师说,婴幼儿园小朋友之间的影响也不容忽略。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同,他们在学校的表现也各异,相互间一定会有所影响,这其中,会有积极的影响,但也不乏一些不合适孩子成长的东西。

孩子做小大人是在适应社会

孩子说大人话、办大人事是聪明、早慧的表现,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向成人化方向进步。

伪装、不诚实,都是孩子适应社会的一种表现,若是善意行为,不必太担忧。

这类现象并不会干扰孩子的成长,反倒能更好地促进孩子将来与社会的对接。

杨清说,在她接触的有关案例中,不少父母以我们的孩子会说大人话、会做大人事而津津乐道,他们感觉孩子如此非常不错玩,甚至出于亲情动机还夸奖一下孩子说:看我家孩子像个小大人似的!

其实,父母的这种行为正是从侧面对孩子的一种鼓励,孩子并不完全理解其中的意思,因此为了第三获得表彰,孩子便会继续模仿。直到孩子上学后,在学业或与别人的交往中出现问题时,父母才开始紧张。所以,当父母发现孩子行为或语言上表现得像成人时,更要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让孩子了解啥事该干什么事不该做。

孩子是显示器父母是主机

中华女子学院学前教育专家朱海琳给父母想办法:第一,父母要知道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征,针对不一样的特征教给孩子合适我们的东西。

譬如婴幼儿园的孩子,假如这一时期的女生热衷打扮,男生拉帮结派,这就超出了他们这个阶段应该具备的特征。

第二,父母应该一定孩子有参与家庭生活的权利,但在一些超出孩子同意能力的问题上,父母的交谈必须要回避孩子。股票、房价的话题假如源于一个高初中生的口中,还是可以同意的,但假如源于一个十岁孩子的口中,就有的早了。

杨清也表示,孩子只不过一个显示器,而爸爸妈妈才是主机,孩子所做的事,说的话,差不多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若想把好关,父母就要多学习,提升自己素质。在社会角逐加剧、人心浮躁的近况下,父母不可以盲目跟风,不可以灌输给孩子成人才能同意和理解的常识。父母要了解孩子并非你们的附属品,不可以以父母的主观意愿决定孩子的将来。

杨清还强调,要让爸爸回归家庭教育。由于爸爸是连接孩子与社会的要紧环节,爸爸的力量感、责任感是孩子很需要的。

 
打赏
 
更多>相关推荐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