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幼儿家庭教育  幼教  学习  注意力训练  育儿新知  智力开发  家长教育心得  教育  学习动力  家庭教育帮 

大家为何要保护孩子的不听话?

   日期:2024-12-11     来源:www.cqkxpx.com    浏览:793    
文章简介:作者:吴子健   文章来源:微信号“造就”吴子健,包玉刚实验学校总校长今年春季,我参加了包玉刚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包校”)RUN-A-WAY会所成立五周年的一次活动。会所成立以来,进行了两湖三岛自行车骑行——环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太湖、...

作者:吴子健   文章来源:微信号“造就”

吴子健,包玉刚实验学校总校长

今年春季,我参加了包玉刚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包校”)RUN-A-WAY会所成立五周年的一次活动。

会所成立以来,进行了两湖三岛自行车骑行——环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太湖、千岛湖骑行。

初中同学最多要骑到900多公里,三年级同学也能骑行500多公里。

在去活动的路上,我问初二参加过骑行的一位女同学:“你到包校来了将来,哪件事叫你到目前还是印象很深刻的?”

她说,到包校小学一年级的上第一节课,班主任提出了三个问题:

你和其他人是否一样?

你有哪些不同?

你喜欢与其他人是否一样?

这三个问题,包含后来同学们的回答,一直随着着她八年的成长,让她感到自信。

当然,大家提出这三个问题是容易的,但由这三个问题所引发出来的很多预想不到的事情,却是大家教育工作者需要予以考虑并且认真解决的。

我想给大伙讲讲三个发生在包校真实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黑客。

有一次在中学校长会议上,分管品格教育的领导反映,近期包校的互联网被入侵了,黑客是一个初一的学生!

因为他进入互联网可以看到大家所有些邮件,所以需要严肃处置。

但我觉得应该先知道事情发生缘由,调查后才了解,这个学生想看一下包校的互联网安全设置到底是哪种水平;他也想检验自己信息技术的能力。

再进一步认识下来,这学生是小学六年级转过来的,入学才两周。

大家的信息主任请他的父母到学校来讲,孩子的信息技术能力已经达到高中的水平,小学六年级课程已经难以满足他的需要了,建议父母可以在外面找更好的机构进行培训,并且推荐了一些学习网站。

因为这个学生在小学四年级时天天打游戏到凌晨4点,父母虽然把电脑收掉,但还继续提供机会给他进一步学习,这次听到信息主任的鼓励后,更激起了他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

后来,他和其他同学所创造的导盲手机,获得了上海青少年科技革新大赛一等奖。又获得了中国科协的一定,作为中国科协英才计划的一员参加各种国际计算机平台。

目前他的导师是复旦大学计算机和软件学院的院长。近期,他所设计的智能环境监测系统也在包校正式运用。

第二个故事——《光明与黑暗之书》。

有一天,在包校中学部的宿舍里,熄灯了,但一个舍监老师忽然听到有声音,看到两个男生在用电脑讨论什么。当然根据宿舍管理的规定,电脑一定就收掉了。

第二天知道状况将来才了解,这是初二两个男生正在创作一部小说,叫《光明与黑暗之书》,是描写18世纪普法战争的小说,其中有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德国士兵,一个是法国士兵,通过描写他们的内心活动,来展示出战争的整个场景。

因为出版社立刻要出书,他两个只能借助晚上来赶。

舍监老师了解这个状况后,不只没根据纪律处分,还把电脑还回去,创造机会让他们去创作。

更要紧的是,在普法战争中,法国视作正方,德国视作反方,所以法国是光明的,德国是黑暗的。

但他们创作过程通过讨论有时甚至是激烈的争论后发现,光明中也有黑暗,黑暗也有光明,人的个性是完整的。

为何会有如此的思维呢?

就是由于包校无论哪一门课程,都很重视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对一个问题不可以简单地说这个就是对的,那个就是错了。

第三个故事——抽水马桶。

有一天在小学部,保洁工忽然听到厕所里有声音,打开一看,一个小孩子正在那里在拆装马桶的水箱。

课后大家把他喊到办公室知道状况,原来他想研究一下马桶抽水的原理和架构。

大家又把父母请来,才了解这个孩子从懂事开始,除去他爸爸的名贵手表,家所有些东西他都可以拆装。

那他为何在学校里面拆?

由于家的马桶是连体的,学校是分体的。

父母了解将来,当然进行了批评教育,但同时你们了解父母做了哪些事吗?

他特地买了个马桶,让孩子在家拆装。

后来这个孩子在香港举办的乐高国际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回想当初大家面试这个孩子的时候,他差点没被招进去,为何?

坐不定。

从大家的心理行为规范来看,仿佛有点“问题”,但经过讨论大伙感觉,可能他在琢磨事情,这说明他应该是拥有革新能力的。果然不出所料。

所以我想通过这三个故事让大家考虑一个问题——

“怎么样应付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不听话行为?

不听话行为是否错误的?

我觉得并不可以简单地说对还是不对。

目前不少学校在上课时,老师需要学生安静听课、举手发言、手放到背后,不许交头接耳、不许看与学习无关的书、不许顶撞……都是不!不!不!

如此用“不”来培养的孩子,能有革新能力吗?

我想,大家怎么样来处置约束管教和保护不听话这两者的关系?

从一定量上来讲,我觉得对青少年叛逆的宽容,就是保护孩子的创造力。

近期一个非常热的名词就是“工匠精神”。

在德国,孩子们从婴幼儿园、小学开始,老师和父母就根据他的个性专长来设计专业进步路径,60%的孩子进入了专业职业技术学校。

所以德国的工业水平和商品技术是世界先进的,由于它尽可能让每一个孩子都根据其个性来进步并获得成功。

“所以我想,教育的本质就是让孩子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我从教已经40年,以前在建青实验学校工作的时候,对从婴幼儿园到高中的学生们做了跟踪研究,并写成一本书:《教育在哪儿——一个校长的365天》。

我觉得,研究学生就是研究教育,研究孩子就是培养孩子。

如何做呢?

通过观测-记录-研究-剖析-总结,从而了解孩子在进步过程中何时需要呵护,何时需要指导、帮助和支持。

在这本书中,有一个发生在婴幼儿园真实的故事。

有一天上课,老师拿出一幅画,上面是画了一只眼的大熊猫。

老师问孩子们这幅画对不对?

除去一个孩子说是对的,其他孩子们都举手说“不对”,孩子们发生了争论。

但老师不是简单地下结论,而是让说对的孩子来做讲解。

他说:“有一次母亲带我到动物园,我就看到了一只眼的大熊猫。”

他上台用画了一只大熊猫的侧面,的确就是一只双眼。

这个时候老师说,这两种回答都是正确的,就是看从什么角度去察看事物。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过:“人不可以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我想,大家都经过河流,但河水在不断流动,河水里的鱼啊、树叶啊,也是不断流动。

无论是老师、校长还是父母,大家不可能碰到个性一模一样的孩子,所以想让他们获得成功,第一就要呵护那些所谓的不听话行为。

扫描上方微信二维码,关注阳光家教网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