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文理分科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需要精心设计和配套改革
湖南近日宣布取消普高文理分科,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公众热议。仔细梳理,不难发现,公众争议不只来自对分不分科本身,更来自种种顾虑和担忧:取消文理分科后,其他配套改革和设计能否同时跟进?理论上可行的政策,是否会在实践层面上变得困难重重?
从理论上讲,取消文理分科,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追求全方位进步。可是在实践层面上,大家看到,即便海外更不是都不分科,美国、德国不分,日本就分文理科,法国分得更细;再者,文理分科是致使人文精神缺失的或然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
从理论上讲,普高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是为学生全方位进步服务的,“不可以将基础教育与高考考试的关系本末倒置”。可是在实践层面上,大家都没办法不承认现在高考考试仍然是个指挥棒。文理不分后,假如高考考试不改革,不但学生心里没底,恐怕高校选人都无所适从。
从理论上讲,“学多少门课程和学习负担之间没势必的关系。练十项全能的运动员训练时间不会是百米运动员的十倍,这不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吗?”可是在实践层面上,假如高中课程设置不作相应改变,课程困难程度不减少,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几乎是势必的。
无论是从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的目的而言,还是从基础教育的使命与年代的需要而言,取消文理分科都应倡导。学界呼吁了多年,可仍然很难推行,难题就是这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需要精心设计和配套改革。
去年,山东宣布3年后取消文理分科,有关配套细节仍然在研究讨论中。目前,湖南宣布取消文理分科,对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来讲,确实是个非常大的考验。政策拟定者应该透过种种建议,来梳理和研究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有关规范改革和设计必须要配套跟进。
高考考试改革,不是取消文理分科的首要条件,却是系统工程中的非常重要一步。假如高考考试仍然文理截然分开,那样哪个能担保高中教学不是表面一套、暗里一套呢?假如“一考定终身”的格局改变不了,文理不分又能有多大意义?
课程改革,是取消文理分科题中之义。怎么样做到文理互补而各有侧重,必学课和选修课有机结合,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兼顾全方位进步和个性培养?这既体现决策能力,又考验领导智慧。分科不分科能否跳出传统二分模式,还有没更好的设置?在法国,高中一年级不分科,高中后两年则分为5个方向;而美国高中生在全方位学习的同时,也在进步专长为大学所学专业做筹备。什么时间,大家的孩子也能拥有那样的余裕和空间?
有人曾说,文理分科是高考考试“逼”出来的。现在,取消文理分科“倒逼”高考考试改革,“倒逼”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与其他教育体制的改革,也如箭在弦上。大家乐意看到取消文理分科能在大胆探索、精心设计、配套改革之下稳妥推进。倘能由此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减轻课业负担、让学生自由呼吸的目的,取消文理分科完全可能“倒逼”出素质教育的一片新天地。刘成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