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9%学生对将来进步有明确目的!生涯教育只不过为了找一份好工作?
初中三年级毕业生中,只有11.4%的城市学生和7.1%的县镇学生觉得自己在将来可以从容就业。高中三年级毕业生中,对所选学校和专业完全不知道或仅知道一小部分的人群比率高达75.2%。
47%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知道,30%对专业不有兴趣。
只有9%的大学生对毕业后的进步前途有明确目的。
在本周一举行的“赋能将来”初中生生涯教育全球进步研讨会上,这组来自教育部的调查数据,引发大家对“生涯教育”的考虑。
生涯教育是什么?怎么样进行?国内外有什么一流的经验?
研讨会上,美国著名职业生涯指导机构Kuder首席实行官Phil Harrington、海亮教育集团总校长叶翠微、雅力教育集团实行总裁胡靖,与平和、协和、华东康桥等国际学校的校长推荐了生涯教育的最新进步和各自的实践。
◆◆学生的成长正在跳出大家的设计◆◆
原杭州第二中学校长叶翠微是教育界的风云人物,曾被《中国教育报》评为“全国十大人气校长”。去年,叶翠微卸任杭州二中校长,代理海亮教育集团,担任总校长。
在体制内学校的工作背景,使得叶翠微毫不讳言当代学生面临的升学重压和激烈角逐,以浙江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成绩(600-635)分数段为例,在此区间内仅仅一分之差,就可能有多达1000名考生。
但同时,学生群体也正在发生变化。和以往单纯地应试相比,他们的选择日趋多元,潜力被不断地挖掘。
在叶翠微晒出的杭州二中2017届毕业生成绩单上,可以看到除去依然傲人的高考考试成绩和奥赛奖牌,还有更多新鲜的元素。
在各式各样的革新大赛,如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DI大满贯、将来太空城比赛、国际机器人大赛中,学生们积极参与,捧回一座座奖杯。
在文静和体育方面,学校的交响乐团、合唱团在走出校门后表现不俗,中国网球男单冠军吴易昺也源于此。
“学生的成长正在跳出教育者的设计。”
在叶翠微看来,人类从体力年代行进到变革年代,这一代学生面临的是一个既多样化又不确定的将来。
如此的变化也体目前教育改革上,特别是高考考试新政颁布将来,浙江考生可以填报多达80个志愿,这在高考考试历史上是从所未有些。
年代在变,政策在变,一系列变化倒逼传统的生涯教育发生转变。
“成长中的学生有无限可能,大家用旧的设计思想来安排学生是愚蠢的。”叶翠微说。
海亮教育集团总校长叶翠微
◆◆借用云数据做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在华东康桥国际学校国际部校长庄胜利的眼里,一个人要知道自己是非常困难的,特别对涉世不深、阅历尚浅的孩子来讲。
庄胜利来自台湾,据他介绍,台湾的学校一般都设有生涯规划的模块。
雅力教育集团实行总裁胡靖回忆,他们过去开设一门艺术必学课,刚开始报名学生不少,但坚持到最后,并且申请这个专业方向的只有三个人。
“有些梦想可以达成,有些只不过空想。”胡靖说,不少学生在课后感叹,学艺术原来也非常苦!因此,生涯教育并不仅仅是关乎梦想和兴趣,还在于踏踏实实,是一个综合性的结果。
雅力教育集团实行总裁胡靖
美国著名职业生涯指导机构Kuder首席实行官Phil Harrington在发言中的举例印证了胡靖的说法。
在500强企业三星集团,毕业生入职一年将来,大约三分之一的职员会转岗或者离职。
作为韩国最大的企业,三星集团招的都是最棒的学生,学习努力,工作能力强,但不少学生直到真的踏上工作职位将来,才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实质工作和预期的差距太大。
“大家帮你预见将来。”追溯Kuder的历史,开创者Frederic Kuder博士在1938年推出Kuder Preference Record,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被美国高中和大学广泛用,成为最著名的生涯指导工具之一。
职业规划的专业性和科学性非常重要。Kuder从能力(skills confidence)、兴趣(career interests)、价值观(work values)三个维度出发,对职业潜力做出综合的评价。
和传统的人力咨询相比,Kuder提供的生涯规划工具,基于庞大的数据库支撑,设计有专业和规范的步骤,连接起学龄前、K12、大学等每个要紧的生活阶段。
现在,全美50个州、新加坡、澳大利亚、阿联酋、卢旺达、卡塔尔、韩国都开通了Kuder生涯规划和指导服务,中国孩子在将来也可以享遭到Kuder专业的服务。
“学生被需要每半年做一次测试,结果或许会出乎预期,但也带来新的可能。”
胡靖表示,一个男生在他们机构同意Kuder的职业评测,出来的结果是幼教老师,孩子感觉非常困惑。而事实上,这类年幼教事业在国内得到大力进步,婴幼儿园目前最缺的就是出色的男士教师的加入,在将来,婴幼儿园男教师大有可为!
Kuder首席实行官Phil Harrington
◆◆生涯教育的目的不止是找到好工作◆◆
伴随高考考试新政和升学渠道的多元,愈加多的学校开始看重生涯教育,但在平和双语学校副校长、金港路校区校长王慧琴看来,假如把生涯教育仅仅看成是找到好工作,那样未免太狭隘了。
叶翠微觉得,生涯教育是给予学生试初和试错的机会。
为此,海亮教育集团的学校开出1000门选修课和24小时学习中心,让学生获得丰富的体验;同时提供海亮高中、海亮艺术学校、海亮国际学校、海亮实验学校的多元选择,从分层到分类,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华东康桥国际学校也采取了类似的做法,不但选修课打破年级的限制,而且拓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如“一人一才艺”课程,需要每位学生学一门乐器;职业日活动,来自各行各业的父母到学校摆摊同意学生的询问,甚至提供实习机会。
除此之外,学校还为每一个年级的学生量身订做“自选挑战”,譬如10年级的骑自行车环台湾活动,学生可以在骑行过程中的任何时刻选择舍弃或者坚持,既给予他们自主选择的自由,又培养应付挑战的能力。
华东康桥国际学校国际部校长庄胜利
王慧琴表示,以尝试和体验为指向的课程设计,也是IB课程中CAS(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发现自己、发现别人的过程(journey of discovery of self and others)。
平和是沪上IB课程的名校,王慧琴指出,CAS(C代表革新,A代表活动,S代表服务)是IBDP课程的核心,学生要在两年内完成150个小时的社会实践,结束将来还有深思环节。
虽然CAS不计入总分,但学生从中获得的思维方法和处事能力,是连接IB课程6大学科群和EE(拓展论文)、TOK(常识论)的桥梁。
平和双语副校长、金港路校区校长王慧琴
同为国际教育老牌学校,协和双语高级中学校长陈杰妮对此深表同意:生涯教育的目的是解决一个人以何为本,幸福地立足于世界。
在她看来,职业的定义应当被弱化,与之相比,生涯教育亟需解决的是考虑将来社会需要哪种人。
协和双语高级中学校长陈杰妮
依据21世纪核心素养,将来拥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学生需要拥有善知不同,包容多元,与人共处,合作共建的能力。PISA考试在近期几年加入合作范围的测试,不少中国学生因此而遭遇滑铁卢。
对此,协和的做法是学科间联动、常识和实质生活联动和主动学习。
在协和双语,小学部拓展时间跨度达六周的跨学科探究单元,同时,引入儿童哲学课P4C(philosophy for children),每周一堂课,培养学生批判、合作、关爱、革新4项重点的思维能力。
到中学阶段,上述课程无缝对接到ATL(approach to learning)和TOK(theory of knowledge)课程。
其中,ATL以教师和学生为学习一同体,帮助他们打造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技巧。
TOK(常识论)作为IB课程的组成部分,深思什么是常识,常识是怎么样形成的,各种常识之间的联系怎么样,常识的局限性在哪儿,你看到的是否真实的世界等哲学问题。
陈杰妮说,思维培养的重点期从小学阶段就开始了,因而生涯教育或可以追溯到愈加早期,让学生早作筹备,在将来拥有精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