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也有一部分人对这部电影提出了尖锐的批判:“不考虑女儿的意愿,强迫下一代完成我们的愿望,这本身就是一种霸权!”其实这种现象并不止是在印度,在中国的家庭中,也层出不穷:“我要让孩子学XX,让孩子完成我的愿望。”而面对孩子“我根本不喜欢XX,为何剥夺我选择的权利”如此的质疑时,父母竟一时语塞,无所适从。
今天,阅读君想代天下爸爸妈妈们,给孩子一个回答。
孩子,我逼你努力
是为了叫你将来有选择
当孩子被逼迫着念书、练题、上辅导班时,也在心里恨过父母,那时,他们大多并不会爸爸妈妈的良苦用心。但长大后,在享受着由此带来的选择的权利和自由的时候,他们肯定从内心真的感激爸爸妈妈的严格需要。
这世界上含着金汤匙生的人毕竟在少数。绝大部分普通人,特别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可能最好的能达成自己所愿的办法就是通过教育来改变命。由于在现在的社会大环境下,有了好的教育背景,意味着你后面的生活路比你站在生活起点时所拥有些选择权会多不少。
你能选择的工作必然会多好多种,这其中大概就有你喜欢的那一种;
当你是一个女生,你不必过于纠结是结婚还是维持独身,或者是结束一段糟糕的婚姻关系还是隐忍到麻木……由于你有更多的选择了,你生活的底气都在自己身上;
你未必非要坚持走前人走过的老路,你也了解这世界上其实存在N+1种生活方法,你还了解只须是不打扰到别人的,任何一种生活方法都值得尊重,而你也会有更多的选择……
这类丰富的生活选择,就是教育的意义之所在。
人类这种生物有个非常残酷的设置,在你学习力最旺盛的时候,你没自主考虑能力;而在你有钱有空闲有能力决定自己生活的时候,学习却跟不上了。
学钢琴,手指不够灵活;学舞蹈,身体不够柔软;学语言,口音不够正宗。甚至出去春游,当其他人说“春来江水绿如蓝”,你只能说这风景挺好看。
所以,孩子,我期望你能涉猎广泛,我期望你能多一种选择,我期望你能成为我们的主宰。
孩子,我逼你努力
是为了叫你离得远远的阴暗面
印度的历史上,从来没女生成为摔跤手的记录。在他们眼里,女生是没地位的存在,只能在家洗衣做饭看孩子。
所以全部人都在冷嘲热讽,等着看他们笑话。甚至当爸爸辛格携带两个女儿参赛时,几近遭尽所有白眼和侮辱。后来为了比赛的吸引力,破格参赛。
四周的观众全都排队等着看笑话,等着这个不自量力的女生被打趴下,被担架抬出去。裁判也一样充满了怀疑,但爸爸说:
“人最大的恐惧就是恐惧本身,我女儿已经战胜了不是吗?”
大家每一个人都一样,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防止遭受否定甚至白眼。
在家,爷爷奶奶告诉你,将来你长大了嫁给其他人,就不是大家家的人,好东西都要留给弟弟;在学校,有人嘲笑你像个假小子,没人喜欢你;在社会上,有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说,女生就应该呆在厨房做饭,相夫教子。
而我,没法阻止你听到这类。
我只能逼你努力,只为了证明你足够配得上更好的自己。
尽管这一路走来势必会非常艰难。必不可少质疑和嘲笑,但没关系,尽管往前奔跑,爸爸妈妈会用生命去相信你,守护你的信念和初心,给那些心怀恶意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孩子,我逼你努力
是为了叫你尝到成功的滋味
从在坭坑里摔倒男性获得自信,到全国冠军、再到世界冠军,孩子一步步品尝到成功的滋味,这种滋味足以慰藉整个过程的艰辛,足以抵抗日复1日枯燥的练习,足以让一个人的生命焕发出异常夺目的光彩。
而刚开始最难捱的阶段,需要爸爸妈妈的帮忙。
孩子,当你在教室里拼命学习的时候,当你熬夜做作业的时候,当你练琴练到头晕眼花的时候,当你在坭坑里摔得鼻青脸肿的时候,当胜利的滋味一直遥不可及的时候,你说你累,你说你难受,你说你想哭,你说你想舍弃了。
这个时候父母需要对你说:生活是一个长长的斜坡,你在爬坡的时候,流汗流泪流血,可你在向上走。
向下的路多容易啊,坐着躺着睡着,轻轻地滑到生活的低谷,坠入深渊,哪个又来救你呢?
爸爸妈妈此时专横霸道,逼着你历程一次次失败,再一次次爬起。
只期望你能忘掉伤痛,期望你能不忘初心,期望你终能领会到胜利狂喜的滋味,期望你能让爸爸妈妈说出那句话——你是我的骄傲。
父母为他们规划好的路,最后还是要靠孩子自己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也有我们的意志和想法。
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更是有着一颗躁动的心,他们总是感觉自己已经长大了,成熟了,渴望证明自己,渴望自主地选择将来,渴望闯出一方天地。
但孩子涉世未深,对不少东西的印象和理解还停留在表面,做出的判断有时也是片面和缺少考虑的。
好似影片中的大女儿一样,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成熟,对爸爸妈妈的经验产生质疑,觉得爸爸妈妈的观念陈旧而迂腐。然而,作为爸爸妈妈,大家却更需要控制好情绪。
就像片中爸爸接到女儿电话,听到女儿泣不成声时,他没埋怨,没指责,立马赶到女儿身边,想尽方法为她量身打造作战策略,终于帮助女儿稳定了状况,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
有时,可以换来孩子真诚交流的不是侦查孩子的书包,翻阅孩子的手机,监控孩子的回家时间。总是是孩子从爸爸妈妈身上得到的理解与信赖。
所以当他说累不想学,请给他一点时间和空间;当他学习没进展,别否定他做出的努力;当他获得小成绩,别吝惜你的夸赞和奖励。
非常重要的是让孩子感觉到你对他的爱。守护他们的成长,牵好手中的风筝线,剩下的就让他们自由飞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