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同学身边肯定有如此的例子,一些学生很努力的学习数学,拼命的做题,可是他们的数学成绩就是提不起来,叫人不由有的扼腕叹息,觉得数学的学习是需要天分的!
其实教学大纲上对学生的需要其实并不算高,你习惯好了,用他们法了,考一个中等偏上的成绩真的不难!可为何还是有那样多孩子学不好数学呢?看看这9大不好的习惯,你有几条:
边做题,边看资料
做到某个题的时候,公式忽然记不起来了,忘记了某个步骤,于是就去翻书,找资料,最后虽然做出来了,但这和开卷考试的不同之处,时间长了还是记不住。
解决方法:
不熟知的要点抽个专注时间把它记在脑子里面。
听讲的时候,不跟随老师的步伐
不少学生拿到题不听老师讲,就开始做,做出来了就开始骄傲,做不出来就说好难……如此长此以往,东西永远学不透,都是死常识。老师讲的未必如何悦耳动听,但都是基本的思路和办法,不要不以为然。
解决方法:
老师讲的时候认真听,什么时间该做什么分了解。
遇见问题不立马解决
遇见问题开始叫苦,产生惰性不想做了,明天再说。如此只能越累越多,漏洞愈加大,成绩自然不会好。
解决方法:
发现问题,立马解决。
拿题就做,不考虑
数学是一个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考虑对于数学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做题更是这样。不坚持去考虑、联想、类比、总结,那样活该你去不断刷题。
解决方法:
做题的时候多考虑题中包括的要点的运用,给出的条件之间的联系,题与题之间的异同、联系、变换。通过要点的整理,就会慢慢提炼出思路。
打草稿,随性
有些同学打草稿,感觉天下都是我的,龙飞凤舞,一塌糊涂,结果条件写错了、抄错了、漏了个结果,所以考试扣分了,如此的习惯是活该了,还是活该了?
解决方法:
平常打草稿的时候注意条理明确,就一行一行地写,如此能够帮助培养我们的明确思路,同时可以降低计算错误率,在考场上做到又快又准。
不审题,急于下手
有些人为了快,拿起笔不看题就开始干起来,结果本来稍微考虑一下就能拿满分的题目,漏洞百出,不应该的失分一堆。
解决方法:
题读3遍,其义自见。特别几何题、综合题。看清条件,再做转化,做好标记,有些放矢。
不求甚解、死记硬背
公式的来龙去脉和推理办法都是可以自己推导出来的,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是打造在对公式定理的充分理解基础上的,然后才能活学活用。
解决方法:
研究公式背后是什么原因,防止死记硬背。
畏难,把数学训练当任务
稍微难一点点就开始叫苦不迭,难的根本缘由是对要点的理解不到位,老师解说你没认真听,课后独立考虑少。如此下去的结果就是好难-刷题-好难-刷题,这样循环,最后自己没了信心。
解决方法:
认真听讲,找出漏洞,剖析错题,独立考虑,基础为主。
忽视课本,不看例题
不少学生不研究课本上的题,对老师讲的例题、习题也不多去复习理解。致使有时候要点就学会了点皮毛而已,等到自己做题,去具体应用的时候,出现不熟练、不会做的现象。
解决方法:
多看课本上的例题,学会其办法,打造更宽的解题思路,对例题进行变形、更改,拓宽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