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亲子教养中,孩子对于爸爸妈妈而言,他需要你,他不可以够没你而存活,他需要食物,他需要爱,他需要照顾,但他无需你的观念,他无需你的理想,他无需你的基督教、你的印度教、你的伊斯兰教、或是你的佛教。他无需你的经典,他无需你的信念,他无需你的理想来告诉他说他如何样。只须避开观念、理想、目的、信仰,那样那个关心就会非常美,那样那个关心就非常真诚,不然那个关心是不真实的,是有条件的。
当在你的关心里面没条件……你没想要使你的孩子成为一个基督徒,你没想要使你的孩子成为这个或成为那个,成为共产主义者或法西斯主义者,你没想要使你的孩子成为一个企业家、一个大夫、或一个工程师,你对你的孩子没任何观念,你说:“孩子,我是这样爱你,当你长大,你再作选择,成为任何对你来讲你想成为的那样,你感觉那是自然而然的,我给予祝福……不论你是如何,我都给予祝福。”
不论你会变成如何,从我这边来讲,你都被同意,而且被欢迎。并非唯有当你成为总统,我才会爱你,而假如你只不过一个木匠,那样我就不喜欢你,我就为你感到羞耻;并非唯有当你从大学带回来一块金牌,我才会欢迎你,而假如你失败了,我就为你感到羞耻;并非唯有当你非常有修养、非常有道德观,你才是我的孩子,不然你我没关联。
然而对于大部分的爸爸妈妈来讲,对于孩子的关心含有条件在里面:“做这个!成为那个!”你是不是过去没条件地爱过其他人?你是不是过去以一个人本然的样子来爱他或她?你不想去改变,你不想去改变,你的同意是全部的、全然的,如此的话,你就了解关心是什么!你将会透过那个关心而被满足,而他们也会遭到非常大的帮忙。
记住,假如你的关心不含利益在里面,不含私心在里面,你所关心的那个人将会很想挨近你,但假如你的关心含有某种强加于别人的观念在里面,那样你所关心的那个人将会不自在,甚或排斥你,离得远远的你。那就是为何孩子没办法真的想将我们的心交给他们的爸爸妈妈是什么原因。
你去问心理治疗师,或是心理健康咨询师,他们碰到的不少个案都是爸爸妈妈过份关心孩子的个案,但他们的关心好象在做买卖,它是冰冷的、算计的,他们想要他们的某些野心透过孩子来达成。爱需要是不收费的礼物,当它贴上了价格标签,它就不再是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