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孩子而祸害孩子?
看了如上标题,大多数父母或许会不屑,甚至感觉不可理喻,会感觉自己做的所有所有都是为了孩子,如何可能祸害孩子呢?
都说爸爸妈妈是生活非常重要的老师,但不少爸爸妈妈,一直以来所奉行的其实只有“为己”,而无“为他”。挂在嘴边的“为你好”,说白了还是“为自己好”:由于自己想要得到的没得到,或者只得到了部分,于是就将所有些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了,还美其名曰“为你好”,逼迫孩子携带我们的梦想飞。
由于是“为你好”,所以必须要孩子了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人家都上清华了,你也要努力啊”,“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于是,爸爸妈妈一天到晚关心的除去孩子的学业,还是学业,除去分数,还是分数。至于孩子的其他状况好像是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只不过能有个好成绩,考上个好学校,找到一份好工作,组织一个好家庭。这看着好像没什么错,但做爸爸妈妈的几乎无人去想:大家眼里的“好”,是否孩子认同的“好”?或者说,大家帮孩子选择的、决定的,是否合适他们,更不会去考虑他们能否承受得了!
一味严苛,一味放任的教育方法
父母信奉的就是两个字:一个是“紧”,任何事要抓紧,稍一松懈可能就会全盘皆输;另一个字就是“严”,“严是爱,松是害”,对孩子,只有严加管教,严格需要才行,稍一放手可能天就要掉下来了。于是乎,“虎妈”、“狼爸”纷纷而出,并且成为不少人效仿的对象。要了解,做人做事总像个斗士,是会出问题的。爸爸妈妈该放手时,必须要放手。
与“紧”与“严”相反,另一个极端是过分娇纵与放任。爸爸妈妈的问题总是就是办不到宽严相济,松弛有度。张合之间有变化,宽严之间有乾坤。手握紧了,要松开一点;而放手,又是为了更好地握拳。为人爸爸妈妈,假如一直偏执一端,而忘记了宽严相济,难道不是在“祸害”孩子吗?

引导孩子掌握自我塑造
所有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必须要引导孩子掌握自我塑造,让他们以后可以非常不错的独立生活、学习与工作。爸爸妈妈假如忽视了这一点,祸害孩子是难免的事情。
大家不应该只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兴趣、能力和个性进步。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有我们的梦想和目的。爸爸妈妈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给予他们进步的空间和支持。
举例,假如一个孩子对绘画非常感兴趣,爸爸妈妈应该鼓励他去学习绘画,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成绩和功利。他可能并不会成为一名职业画家,但通过绘画,他可以培养我们的创造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观。这对他的成长和将来都是有益的。
另外,爸爸妈妈也需要给孩子肯定的自由,让他们去尝试和冒险。失败和挫折是成长中的宝贵经验,大家不应该过分保护孩子,而是让他们掌握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的角色尤为重要。大家应该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支持。不要为了我们的欲望和虚荣心去限制孩子的进步,相反,大家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给予他们进步的空间和自由。
只有如此,大家才能真的地为孩子好,帮助他们成为独立、自信和有价值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