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高考考试放榜当天,本报在考试成绩查询方法开通2小时后特别开通了高考考试放榜日心理热线,遭到海量读者的欢迎。为满足考生和父母的需要,本报昨日第三开通心理热线,继续遭到读者热捧,原定2小时的热线时间结束后还有多位读者打来电话。
昨日13时至15时,广州铁一中学高中三年级班班主任丁丹老师,12355广州青少年服务台特邀心理专家,广州白云心理医院青少年心理科主任杨勇,武汉大学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韦志中,广州心力爱心理私塾首席咨询师陈文峰四位专家倾听了考生和父母的困惑与矛盾,并从我们的专业角度为求助读者提供了建议。
焦点1、爸爸妈妈不舍孩子
“我不想孩子离开我,离开广州。但我又想让他读一个好点的大学,我不了解该如何解决。”热线中,爸爸妈妈的“离别焦虑”体现无遗。这类爸爸妈妈也了解,同样的分数,考试报名省外学校会比考试报名广州学校有更大优势,对那些成绩在本a或本b线附近的学生而言更是这样。不少孩子则非常渴望能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连续16年担任毕业班班主任的丁丹老师表示,“虽然父母都说担忧孩子不习惯外面的生活,但其实有时候,不是孩子不能离开父母,而是父母不能离开孩子。”
“那些在情感上不能离开孩子的爸爸妈妈,同样需要一个‘断奶’的过程。”广州白云心理医院青少年心理科主任杨勇觉得,一些父母将自己未达成的目的转移到孩子身上,平常只须孩子负责学习,其他事情都替孩子包办了,“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控制,让孩子不能离开自己,也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
焦点2、复读关乎面子
是不是复读也是让爸爸妈妈和考生们感到纠结的焦点。甚至有爸爸妈妈表示,自己孩子在了解分数之后选择逃避现实,连志愿都不愿填。
“有的孩子可能存在心高气傲、爱面子的情结,对如此的孩子来讲,选择复读只不过顾全方位子的一种方法。”丁丹老师指出,复读的重压必然会大于首次高考考试,在这一点上学生和父母都需要做好思想筹备。
“假如志愿填报得好,有的考得不理想的孩子同样能上一所很好的学校。”丁丹老师建议父母必须要帮助孩子克服面子上的问题,这比教会他怎么样学习更要紧。“复读也不可以保证第二年肯定能考上,而即便目前上了一所普通学校,将来同样可以通过考研究生上更好的大学。”
“无论孩子做出什么样的选择,爸爸妈妈都要尝试去知道这类选择背后的深层缘由。”杨勇建议爸爸妈妈们可以换位考虑,或许更能理解孩子的想法。
故事1:单亲母亲怕儿子去外地
“我不想儿子离开我,离开广州。但又想让他读一个好点的大学,我不了解该如何解决。”单亲母亲蔡女性昨日哭着拨通了本报的热线。蔡女性的小儿子今年参加高考考试,理科考了527分。儿子由于担忧分数过低考试报名广州的院校被刷,期望考试报名外地的大学。这让一心想将儿子留在身边的蔡女性陷入矛盾和痛苦中。
“我一个人一个人将三个孩子拉扯大好不容易。目前儿子的两个姐姐都在广州念书,我期望他也能像姐姐一样。”蔡女性更担心的是,孩子在哪儿读大学,毕业后就非常可能留在学校所在地工作了,“但我的事业、房屋、亲戚都在广州,我期望孩子将来能在广州工作。”
专家建议:纸写去和留的利弊
选2张白纸,分别在每张上写出孩子去远方念书或留在广州的利和弊,越完整越好。当语言交流出现障碍时,可用这种书面的方法告诉孩子我们的想法。相信一心想独立、想闯荡世界的孩子能理解妈妈的心情,而伟大的母亲听完孩子的心路后也会尝试着去尊重孩子的选择。
故事2:打工爸爸不愿孩子去复读
河南人张先生在广州打工十余年,今年在河南老家的儿子参加完高考考试,理科535分,只比河南二本线多5分。儿子由于发挥失常,与我们的期望存在非常大落差,于是不想去上二本学校,想重读一年考更好的学校。但张先生感觉来年的高考考试形式不确定,还是期望孩子能选择一个普通的二本学校就读。
专家建议:从孩子的将来角度看问题
第一应该一定孩子身上追求完美、勇往直前的品质。作为爸爸应该尊重我们的孩子,考虑孩子的感受,多从孩子的将来角度来看待问题。假如孩子学习比较刻苦,又最好强,追求完美,可以尝试着听孩子的建议吧。
故事3:孩子逃避现实离家出走
一位清远的母亲说,她的儿子了解高考考试成绩后就把手机关了,直到昨天家人才把他找回来。“孩子平常非常内向,极少和爸爸妈妈交流,近期更是问什么都不理睬,完全封闭了自己。大家非常担忧,不了解该如何和他交流。”
专家建议: 应允许孩子暂时“死机”
人在心理波动大时,出现想逃避的情绪是正常的。这个时候应允许孩子暂时“死机”,同时找一个出口,让孩子可以释放我们的情绪。爸爸妈妈也应该注意不要太过焦虑,由于情绪是会互相传染的。
同时,爸爸妈妈也要考虑,孩子为何不愿回家。应尝试让家变成一个平等的、有欢笑的家,如此的家对孩子才有吸引力。
故事4:乖孩子忽然变得暴躁了
一位家住南海的母亲说,她的儿子在香港出生,在南海上学,经联考已经被暨南大学外语系录取。可是,自从收到录取公告书后,原来非常懂事的儿子却变得暴躁,由于一时找不到暑期工,上星期还跟母亲大发脾气,母亲非常担忧孩子的状况,不知该怎么样去交流。
专家建议:褒奖孩子过去出色表现
孩子高考考试后出现如此的反常表现,一方面可能是暂时失去了努力的目的,在新目的打造前,突然不会如何管理自己;其次,也会是马上离得远远的家庭和爸爸妈妈,难免产生离别焦虑,加上遇见暑期工求职不顺利这个小挫折,使内心突然变得脆弱,通过发脾气或是向母亲撒娇的形式发泄出来。
建议通过褒奖孩子过去多年的出色表现,告诉爸爸妈妈对他独立生活充满信心,以此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故事5:名校还是兴趣是个问题
一位广州母亲打来电话说,我们的女儿是理科考生,高考考试成绩635分,在全省排1300多名。
孩子因看美剧喜欢上心理学,一心期望到大学就读心理学专业,但这个专业最好的都是师范类院校,妈妈感觉孩子考这么高的分数, 完全可以上一个更有知名度的学校。上师范类院校看上去太“吃亏”了。
专家建议: 名校未必合适每一个人
假如孩子非常了解自己想做什么,而且选择的专业也是个人喜好,那样她肯定有非常大机会学得好并在事业上有所作为。虽然父母一般更重视大学的知名度和综合实力,但并不意味着有名的学校就合适自己。
除此之外,心理学重视个每人格的健全和对社会的认知,假如到省外大学就读,也可以接触多元的文化。
“我不想儿子离开我,离开广州。但我又想让他读一个好点的大学,我不了解该如何解决。”
——一位单亲母亲
“那些在情感上不能离开孩子的爸爸妈妈,同样需要一个‘断奶’的过程。”
——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青少年心理科主任杨勇
“无论孩子做出什么样的选择,爸爸妈妈都要尝试去知道这类选择背后的深层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