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幼儿家庭教育  幼教  学习  注意力训练  育儿新知  智力开发  家长教育心得  教育  学习动力  家庭教育帮 

养出一个内心富足的孩子,可以常把这5句话挂在嘴边

   日期:2025-06-25     来源:www.sunfk.com    浏览:714    
文章简介: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娇弱敏锐的心,爸爸妈妈的语言,包含态度和语气,不只决定了亲子关系的好与坏,也深深地影响了孩子内心的幸福。 在日常,记得常对孩子说这5句话,孩子内心一天比一天富足。

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娇弱敏锐的心,爸爸妈妈的语言,包含态度和语气,不只决定了亲子关系的好与坏,也深深地影响了孩子内心的幸福。

在日常,记得常对孩子说这5句话,孩子内心一天比一天富足。

01

"我理解你,我懂你的感受"

每一个人都渴望被理解,孩子也是一样。

所谓“理解”不是对孩子所作所为的理解,而是承认孩子的情绪、感受的合理性。

日常,爸爸妈妈总是非常难做到理解孩子。

当孩子闯祸了、发脾气、哭闹,第一反应总是是指责:“不要哭了,哭就不是好孩子!”

“我数三下,再哭母亲就不要你了!”

“人家孩子打针都不哭,就你自己痛不痛?” 

这种做法总是让孩子觉得我们的感受是不该有些,是不对的,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讲,内心的愤怒、羞耻、悲伤没办法排解,行为反而越发失去控制,很难交流。

只讲道理,不谈感受,非常难教育好孩子。正确的做法是,告诉孩子:“我了解你非常难过,没关系,母亲会一直陪着你的。”

这句话不会惯坏一个孩子,相反,这种被认同和接纳的感觉,让孩子了解情绪存在的合理性,它可以被理解、被接纳,反而能真的推进孩子做出积极改变。

你懂了孩子,才能走进孩子的心里。

02

"我相信你"

过去有个刷爆全网的视频:母亲从教练那得知孩子踢球的基础非常差,但她没如实转达,反而鼓励孩子:“教练说你非常努力,进步非常大,再努力一点点就好了。”

男生在一次练习中摔倒,很失落:“我追不上别的人。”

母亲一边帮孩子系好鞋带,一边坚定地告诉他:“没关系,努力去超越前面的那个人就好。”

有了母亲温顺的鼓励,孩子在最后一场比赛中为队伍取得了第一。

爸爸妈妈无条件的爱和信赖,会让孩子做得更好。

心理学中有个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大概的意思是说人在无声无息中会同意身边人的影响和暗示。对于孩子来讲,这个人就是爸爸妈妈。当你对孩子维持信赖和鼓励,孩子会慢慢朝着你期待的样子进步。

当你相信眼前的事情会往好的方向进步,那样孩子才会更有动力去把这件事情做好。

陶行知先生有句话说得好:“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尽量相信孩子的能力,相信孩子的判断,相信孩子会愈加好,这份相信,会成为孩子心中最有力的精神支柱。

03

“你想要什么,你试一试自己来选择"

一个内心独立的孩子,势必是有主见的孩子。

你没办法想象一个从小被爸爸妈妈每件事做主的孩子,成年后就能立刻独立考虑,他们遇事绝对会茫然不知所措。孩子越小,选择能力的培养成效越好。外出穿哪件衣服、节假日去什么地方玩、餐厅点餐,都可以问问孩子的建议。可能有父母会说:“孩子子什么都不懂,让他们选择不是添麻烦吗?”别小看这类事情,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考虑能力,对于孩子自信心的打造也十分要紧。

考虑到孩子的能力,有的信息并不可以完全交给孩子自由选择,爸爸妈妈可以提供选项,让孩子在适当的范围内,考虑源于己的结论。

譬如“你今天想穿黄色的裙子还是粉色的?”

“你想吃甜的?还是咸的?”“暑假你想报舞蹈班还是游泳课?”

这个过程中,最禁忌的是爸爸妈妈一边为孩子提供选择,一边又否定他,譬如当孩子的选择没达到预期时,爸爸妈妈就会对孩子说:“这个不好,你选得不对。” 最后,孩子的选择也没被采纳。

不只打击他们考虑和选择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孩子会学着隐藏自己真实体验,对我们的选择不自信,迎合其他人的想法。

试着相信孩子的判断和选择吧!

就算他选错,这种失误也应该在童年尽情体验,孩子将来的生活要面对无数选择,童年犯了错误的代价反而是最小的,这种“错误”的教育意义远远大于你的口头说教。假如孩子在童年就能信赖我们的感觉,对事情寻求我们的判断和理解,将来在复杂的社会日常,内心也会多一份笃定。

04

“你来帮帮我怎么样?”

一位母亲过去发朋友圈夸孩子:她的脚扭伤了,从医院回家对儿子说:“近期这期间,要拜托你了哦。”结果惊喜地发现,儿子忽然变得懂事了,给她端水送药,跑前跑后,活生生一个“小暖男”。

同样是生病,有些母亲还要强撑着给孩子做饭,结果孩子不只不领情,还嫌母亲做得慢,嫌饭菜不美味。

这种时候,大家能全怪孩子不懂事吗?大家可曾让孩子了解过:你也需要他的爱?

不少大人替孩子抗住所有,努力变得强大,不舍得让孩子替自己分担一点点,几乎是下意识地剥夺了孩子爱的机会。最后大人越全能,越强,孩子就越弱,越想依靠。爱是一种能力,教育中,一项要紧的任务就是教会孩子怎么样去爱人。怎么样教呢?

第一就是制造机会,让孩子来关心大家,适合地向孩子寻求帮助,给孩子机会去帮你,让他体验到被需要的感觉。当你对孩子说:“母亲拎不动,你帮帮母亲怎么样?”、“母亲忙不过来,你可以过来帮我摘摘菜吗?”、“谢谢宝贝的帮忙,有你就是不同!”孩子看到母亲也有需要照顾的时候,强烈的责任感会让他们变得更有担当

。假如孩子做得好,你再表达感谢,会愈加强化孩子的行为。

孩子是否会爱其他人,真的得看爸爸妈妈如何教。

05

“我爱你”

中国人习惯了含蓄,内心有爱,但未必会讲出。有报纸过去做过一次调查,发现有80%的孩子想对父母说“我爱你”却说不出口,爱你在心口难开。孩子鲜少对爸爸妈妈说我爱你,爸爸妈妈也好不到哪儿去。伴随孩子长大,他们愈加不会直接口头表达对孩子的爱,在这一点上,父亲们好像愈加“矜持”。在纪录片《婴幼儿园》中有过一段简短的采访,记者问孩子:“听没听过母亲说我爱你”。孩子茫然地摇头说着没。记者随后提问另外一个孩子:“你会对什么人说我爱你”,这个孩子有点不好意思:“由于那个恶心”。

“我爱你”被孩子觉得是一种肉麻、恶心的表达,这来自于大家日常对爱的表达太过陌生。

在爸爸妈妈眼中,切切实实地的行动比说说更要紧,其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对孩子爱的表达尤为重要。

当孩子遇见困境,对他说:“别怕,大家爱你,大家在你身后支持你!”当孩子犯了错误时,爸爸妈妈要准时说:“我爱你,但错了的事情就好好改正。当孩子成功了,请说:“我爱你,大家为你感到骄傲。”

如此的话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孩子成长中遭遇再大的困难,也能守住心理防线。

孙瑞雪老师曾说:“(对孩子说‘我爱你’)或许你说不出口, 不习惯说,无人告诉你过。

那样就学习着说,或者假装说,这比不说要好,假装说1000 遍后, 假装的成分就转成了自然说,这样愈加有感觉。”

爱要大声讲出,要让孩子感觉到。

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中,小兔子和大兔子睡前进行了一项特别的辩论,那就是哪个爱哪个多一点。

小兔子用它夸张的动作和仅有些词语认真地告诉大兔子:“我好爱你”,但大兔子每一次的答案都能胜过小兔子。

故事的最后,大兔子说了一句:“我爱你,从这里一直到月亮,再从月亮绕回来。”

这句发自肺腑的我爱你,感动了很多小朋友。

爱是需要表达的,我爱你这句话的分量,远远比你想象中大得多。

唯有爱,才能真的养育出一个内心富足的孩子。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