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研究称,孩子的大脑在十多大岁数的时候,就接近发育成熟了。
这就意味着,十多大岁数的孩子在行为习惯、思维方法和性格特点上,已经慢慢稳定下来,不太会随便改变。
但在此之前,孩子会历程3个行为习惯、性格特点的转折期,这是大脑和身体的迅速发育所致。这3个转折期,一般发生在3岁、7岁、10岁左右。
这3个年龄段左右的孩子,比较容易让父母感觉“不乖”、“调皮”,但事实上,这只是孩子成长的“不良反应”而已。
假如父母能知道孩子“不乖”、“调皮”背后隐藏的心理需要和渴望,尊重孩子的成长,就能免去不少烦恼。
所以说,在孩子一生非常重要的3个转折期,必须要如此管!
3岁:固执、焦虑的“小魔头”
刚出生~2岁的时候,可能是孩子一生中最乖、最可爱的时候了。
懵懂无知,只须有美味的、好玩的,一般极少闹脾气。
但,伴随孩子大脑、身体的发育,他对外面事物的认识也会愈加多,自我意识也会愈加强,想啥事都按我们的意思来。
于是在大约2~4岁的这段时期内,孩子的情绪会进入第一个不稳按期,也可以说是第一个青春叛逆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有时特别“贪”,只须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无论是不是我们的,都哭着闹着要拿回家。
有时,孩子也特别“独”,不喜欢其他人碰,张口就是“别管我”、“滚”、“不睡觉”……
为何会如此呢?
3岁左右的孩子开始有了强烈的自主意识,变得非常有角逐性,发自内心地感觉自己非常了不起,总想让周围的事情都按我们的意思来。
但3岁左右的孩子还不了解怎么样去表达我们的情绪。譬如,他非常想用叉子吃豆子,但母亲非给他换了把勺子,他非常不高兴。
但又不了解怎么样表达我们的不高兴,于是就干脆用最本能的方法来表达——哭闹、打滚。
那样该怎么样对待3岁左右的孩子呢?
01借助孩子的角逐意识
假如你对孩子说:“看你扔这一地玩具,快点给我整理好!”估计孩子或许会无动于衷,即使整理也是慢慢吞吞非常不情愿。
但,假如你换个说法:“这类玩具都不玩了是吧?来,咱两个比赛,看哪个往箱子里丢得快!”这个时候,孩子一般都会非常感兴趣。
由于这阶段孩子非常爱比赛,也非常喜欢跟父母互动。
02民主了,成效不会太好
母亲们都了解,教育孩子不可以太“独裁”,要考虑孩子的感受、征求孩子的建议,要民主。
但,太民主的教育方法,可能不太合适3岁左右的孩子,教育成效不太理想。
一位母亲在女儿哭闹的时候,根据书上说的那样“蹲下来跟孩子交流”,但孩子反手一巴掌就拍母亲脸上了。
另一位母亲在晚上10点时,跟看电视的女儿商量说:“宝贝,太晚了,咱不看电视了怎么样?”得到的答案是:“不好!”。
最好的方法,就是给孩子两个选择,让他没办法拒绝。
譬如孩子由于看电视不想睡觉,母亲们可以说:“孩子,目前已经10点了,非常晚了。一会你想先洗澡,还是先喝牛奶呢?”
这个时候孩子一般都会选一个,比直接强制关电视成效要好。
03提前给孩子打招呼
为何立刻就要吃饭了,孩子还是哭闹着不想从电视前离开?
由于把孩子忽然从正沉浸的事情中拽出来,感觉是非常糟糕的。
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给孩子打招呼,让孩子有个心理筹备。
如此他内心的抵抗性会小一点:“孩子,当钟表的那个长针指到5的时候,咱就得外出了,你注意点哈!”
7岁:爱顶嘴、唱反调的“小大人”
渡过了3岁左右的第一青春叛逆期后,孩子会迎来两三年左右的安稳期,比较乖巧、活泼,非常懂事。
但,大约从7岁开始,不少孩子开始步入小学,新的环境、新的生活圈子、新的常识,让孩子的大脑、身体开始了新一轮的成长。
于是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步入第二个青春叛逆期,而且有些孩子会持续到9岁左右。
这一时期的孩子,总感觉自己长大了,不少事情想自己做主,于是常常跟母亲发生冲突。
譬如,无论写作业还是做别的事情,孩子一直有磨蹭、拖拉的不好的习惯,说多少次都改不了。
这个时候期的孩子,特爱参加“小团伙”,一直跟小伙伴到处跑着玩耍、闹腾,有时甚至忘了写作业、忘了吃饭……
更头疼的是,你说他几句吧,他还嗷嗷跟你顶嘴。 怎么样对待7岁左右的孩子呢?
01接纳孩子爱玩的天性
孩子为何会顶嘴、唱反调呢?一个非常大是什么原因,就是他感觉自己不自由,感觉爸爸妈妈一直以大人的身份去强迫自己。
7、8岁的孩子,天性上正是爱动、爱闹的时候,精力特别充沛,一定需要跟小伙伴玩耍去发泄过剩精力、学着处置人际关系、打造是我们的小圈子。
假如爸爸妈妈常常以“不乖”、“淘气”为由去打击压抑孩子,孩子就会有很大的压抑感,一定会出现亲子矛盾。
其实,只须孩子把该完成的作业完成了,又不发生什么危险,大家就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玩耍、闹腾。
毕竟,把一个7、8岁的孩子变成喜欢窝在家的闷葫芦,不是好事。
02树立“玩得好”又“学得好”的榜样
当孩子步入小学后,让父母最费心的事情,应该就是孩子的学习了。而且为了勉励一下孩子,最常说的话就是:
“你看看人家XXX,放学后老老实实在家学习,哪像你,跟个不着家的小疯子似得……”
但事实上,如此的“勉励”方法强调的是在写作业上花多少时间,而不强调写作业的效率,时间久了容易让孩子培养磨蹭、拖拉的习惯。
所以,大家可以换个说法:
“孩子,你同学都写完作业出去玩了,你也好好写,写完出去好好玩儿!”
03保护孩子自尊,消除因成绩不好带来的消极情绪
譬如,当孩子数学成绩不好时,他一个人心里其实已经非常难受了,如果父母再一味指责的话,孩子恐怕会对数学更抵触、更没信心。
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父母小时候的事例做引子,一步步引导孩子。
“孩子,有个事我一直没跟其他人说,其实母亲上小学的时候,数学考过25分呢!哈哈,还不如你!但后来经过老师的帮忙我又赶上来了!你想了解我是如何赶上来的吗?”
如此一来,后续工作就很好展开了。
10~12岁:成熟前的不安与美好
青春期,其实是非常美好的,孩子们的身体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思维认识上也日渐成熟、有主见。
但,为何不少父母一提到青春期的孩子,想到的永远是“不听话”、“叛逆”呢?
缘由非常简单,父母想想自己就了解了:家的老人是否有时也会唠叨你?嫌你不会过日子、嫌你玩手机、嫌你不会带孩子……
这个时候,你心里一定烦烦的,冲口而出怼一句:
“妈,我都这么大人了,该做什么我又不是不了解,不需要你管!你快上广场跳舞去吧,别在这瞎操心了!”
其实呀,青春期的孩子被你唠叨时的心情,跟你被老人唠叨时的心情是完全相同的!
青春期的孩子,已经开始往大人的方向上转变了,他需要尊重,需要一点是我们的空间和秘密,需要父母民主地对待。
而这个时候,假如父母继续用管孩子子的那一套来约束他、控制他,他一定会抵触、抗拒,产生不听话心理。
当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时,父母最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通过对孩子的理解、尊重,来取得孩子的认同。
一旦孩子感觉到了你的理解、尊重,学习、生活上的问题就太好解决了,不然非得跟孩子闹得不可开交。
各位父母,当孩子不乖、调皮的时候,你想想,这就是成长的“不良反应”,心里就会宽慰不少;
再想想,孩子是否进入了某个成长转折期?如此你应付起来也就更无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