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各省市高考考试报名马上开始。近日,包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专家在内的15位学者联名提请国务院和教育部,呼吁取消高考考试和招生工作中的考生户籍限制,第三将随迁子女,也被叫做“流二代”孩子异地高考考试的问题推向到风口浪尖。而教育部也回话,具体的政策和策略正在拟定中,这让不少学生、父母充满了期待。
2012年高考考试到底是否会真的取消户籍限制,随迁子女该去什么地方报名,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猜想。
“流二代”高考考试
户籍受限成心病
一提起高考考试的户籍限制,便会听到很多叹息。“我儿子去年参加高考考试,由于户籍受限,只能在高中三年级上半学期的时候转回原籍一所学校,高考考试报名、转学遇见了不少困难。更叫人揪心的是,孩子从小学就在西安上学,回去之后由于陌生的环境,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孩子非常难适应,情绪一直非常低落。为此,我也搬回老家陪孩子,可仍然无力扭转他的学习情况,最后未能考入理想的大学,这给原本出色的孩子沉重的打击。”家住南郊的杨先生既愤慨又无奈。
和杨先生一样,高女性的女儿高考考试也遭到户籍限制的影响。高女性2007年由于工作调动来到陕西,为了照顾孩子便将孩子转入西安上学,户口也迁了过来,可2009年孩子高考考试报名时,学校告知户口迁至陕西不满三年,需回原籍报名,可回去后原户口地那边否认,说户口已转出,不可以报名,几经周折,耽误了孩子的高考考试报名,只能又复读一年。
记者获悉,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国内有2.2亿人离开户籍地迁居异地工作和生活,他们的孩子即“流二代”,要么被留守在户籍地,要么随迁,但随迁最后还要面临回户籍所在地的抉择。为了争取孩子在爸爸妈妈常常居住地同意教育和升学的权利,一些随迁子女父母已连续16次向教育部递交呼吁书和建议书,截至现在,寻求签名人数已经达到五万多。
多年未取消
个中缘由着实复杂
高考考试录取的地域不公平更是一个在全国“两会”上被一再重提的老话题。但这一次, 15位学者联名呼吁取消户籍限制的消息一出,还是触动了民众的神经。“早就应该改”、“势在必行”等声音出目前每个平台、网站上。然而户籍限制带来的是什么?为何多年未解决,也是一个需要认真审慎的问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谈到,多年来,取消高考考试户籍限制的声音不断,但一直没多大进展,主要在于国内高考考试一直未能在打破集中录取上做文章,这致使高等教育本质上还是计划体制,而各地教育进步也更不均衡,为此,需要跳出传统规范框架。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赵润会老师则觉得,户籍限制早就应该取消,没可含糊的,之所以不解决不是解决不了,解决不好,而是不为。而不为是什么原因除过担忧引起矛盾问题外,还有一是出于为难情绪,由于它牵涉的问题非常复杂,怕弄不好出问题,甚至于有一种错误的认识,改,就会社会失序。二是利益的较量,享受这一规范好处的人,不想改。三是规范不健全,核心问题是哪个来决策,哪个来实行,哪个来监督?
而在西安第三十中学校长辛军锋看来,户籍限制与国家、社会平稳发展、教育资源等多方面息息有关。限制户籍,就是在限制高考考试移民,每年都有高考考试移民的事情存在,一旦取消限制,将给流入地的教育、经济、就业等带来非常大重压,更给当地参加高考考试的学生带来非常大的升学角逐。取消户籍限制,可以解决一些不公,但势必会带来新的不公,大概催生很多的移民将愈加不利于社会平稳发展。应当在寻求教育公平的首要条件下,稳妥改革推进,不可以全部取消。
权衡利弊
解决问题期待时间表
然而,无论有多少追问,有多少反对或是支持的声音,甚至出现一些十分不文明的互相谩骂,关于户籍限制问题,无论是否取消,至今已经是不容回避需要要解决的问题。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周接夏觉得,户籍限制是一把“双刃剑”,高考考试是每一个孩子的权利,公平也应该是国家给每一个参加高考考试的孩子的承诺。无论是否取消,都不可以剥夺每一个孩子参加高考考试的权利,不管在哪儿考,必须要让孩子考,二是建议达成高考考试招生系列工作的社会化,期望政府主管部门考虑周全,尽快提出比较切实可行的策略。
赵润会老师建议,主管部门应端正思想,认识户籍规范改革的紧迫性和紧急性,这不光是执政理念的问题,而且是达成现代民主管理的需要,是民心所望,也是社会稳定的需要。第二,打造愈加健全的决策规范,让更广泛的人民的意愿得到体现,第三要加强决策和实行的监督,不可以一再推迟或搁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