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意思是影响,对孩子的影响既有先天植入,也有后天渗透,并贯穿孩子身上的每个细胞。
每个孩子的生活走向,就藏在母亲的教育和引导里。
哪种母亲,最易教养出出色、自信、阳光的孩子,又能和孩子打造亲密有爱的和谐关系?
01
“嘴甜”的母亲
不少孩子在家,听到的不是母亲的夸奖和一定,而是打压、批评、贬低。听多了,孩子难免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对爸爸妈妈失去爱心。
可是,如心理学博士威廉·杰姆士所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其他人赏析和赞美。”
夸奖、赞美、鼓励、赏析……这类好听的话,充满力量和温暖,不只能满足孩子的底层情感需要,还能造福一个家。
傅首尔在《亲爱的小课桌》中,曾“疯狂”夸赞一个孩子:“你母亲如何培养出这么好的儿子。
”“你是最棒的。”
“你太聪明了。”
正是这波“彩虹夸”,让原本自卑的孩子一下子变得阳光起来,写作业也充满干劲。
有人说,母亲的嘴越甜,孩子越出色。
由于孩子对母亲评论我们的话深信不疑,当他听见的尽是赞美和一定,对自己也更有信心。
即使日后遇见各种挑战和困难,他也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克服,坚持不懈地渡过难关。
02
“心大”的母亲
之前网上有一份《中国母亲“焦虑指数”报告》,里面关于“孩子健康”、“孩子教育”是家庭最为焦虑的两大问题。
担忧孩子学习不上进,怕他将来角逐不过其他人……任何一件跟孩子有关的事情,搁在大多数母亲身上,都像一座座大山压得母亲喘不过气。然而,母亲的心越急,孩子越容易出问题。
一位知名心理健康咨询师表示:现在不少患心理障碍的孩子,大多和高压、焦虑的家教环境有关。
没一个孩子,会在母亲无孔不入地“照看”下感到轻松,他只能感觉窒息。
唯有母亲心大点,有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做到从容淡定,孩子才有机会按着我们的步伐,一步步长大成人。
就像黑幼龙的老婆李百龄那样,看到儿子学习差、调皮捣蛋,她不慌不忙,耐心引导教育,最后把儿子从差生培培养“医院院长”。
“心大”的母亲,是孩子的宝藏。她允许孩子有我们的时区,用适合的方法自由成长。
03
“示弱”的母亲
“学霸”党一桐在《超脑少年团》里展示了“40分钟造一部手机”的技术,获赞无数。
问起如何才能养出这么聪明、懂事的孩子时,党母亲的答案是:“党一桐从小动手能力就非常强,但这个强是由于大家从小培养他一个能力,就是大家喜欢示弱,让孩子自己去动手解决问题。”
无数的家庭案例表明,母亲越厉害、越强势,孩子反而会变得更依靠爸爸妈妈,没办法独立。
如复旦大学教授沈奕斐所说:“由于大家成人的厉害,会变成孩子进步的天花板。”
高层次的“示弱”,不是“真软弱”或“真无能”。
而是母亲收拢起我们的翅膀,以“请帮我”代替“我助你”,给孩子展示自我的机会。
长期以往,不只唤醒孩子主动独立的本能,还能收成他的信赖,让他靠我们的方法掌握成长。
04
“会玩”的母亲
认识一位母亲,儿子已经14岁初中二年级,可她看起来童心未泯、活泼有趣。
带儿子参加“农活”的体验活动,儿子看到现场人多,有点扭捏放不开,半天不愿光着脚下地。
她二话不说,卷起衣袖和裤脚,脱掉鞋子一脚踩进软泥里,一边吆喝:“儿子,下来试一试,你没踩过,感受一下多一份乐趣。”经不起她的“软磨”,儿子总算想尝试一下。
结果是这位高个子男生玩得兴起,还和其他孩子打成一片。
玩,归根到底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
想放手身段、陪孩子打打闹闹玩在一块的母亲,绝对受青睐。
在孩子看来,她有趣不无聊,可以像大姐姐那样给自己关心和引导,又能像同龄朋友和自己互动玩耍。有她的伴随,生活处处充满欢乐和惊喜,那些美好的日子,都将成为孩子美好的回忆,给自己鼓励和动力。
05
“手懒”的母亲
日常,大多数爸爸妈妈给予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
孩子明明可以自己刷牙洗漱,自己穿衣整理书包,母亲偏要大包大揽过来搭把手。以为自己勤快点,孩子轻松点,长大会体谅母亲的付出和牺牲。结果习惯被照顾、被包办的孩子,非但不会知恩图报,还感觉母亲所做的所有理所应当。
发现没,越能干的母亲,越容易养出“懒孩子”、“白眼狼”。反倒是母亲“懒”一点,孩子才能“勤快”起来,变得懂事能干。
像之前那位一放假就两手一摊睡到中午的母亲,不就把儿子“逼”成家务小能手,天天一早起来拖地、洗碗、做好饭等她起床。
所以说,只须母亲够“懒”,孩子就是来报恩的。
不要以为“勤快母亲”就是对孩子好,有时手懒一点、闲一点,孩子反倒变得懂事、出色。
06
“认真”的母亲
有一个母亲,离结婚以后一个人拉扯三个孩子长大。为了给孩子应有些生活和教育,她一天打三份工,竭尽所能找各种赚外快的机会。
同时,她还不忘学习,在担任模特、老师之余,还坚持在学校攻读博士学位。虽然整个过程辛苦又拮据,但她的努力、上进和认真,给孩子做非常不错的榜样。
3个孩子,从小就掌握自己生活,独立自主;长大后,个个都在自己善于并喜欢的范围发光发热。
这位强大的女性,就是埃隆·埃隆马斯克的母亲梅耶·埃隆马斯克。
埃隆多次在公开场所中表示:我们的成功,不能离开母亲的影响。正是母亲的认真专注、坚韧自强,让孩子看到榜样的力量,有样学样。
所以别想太多,更别担忧自己努力工作无法平衡家庭、愧对孩子,其实母亲用实质行动去影响孩子,也是对孩子莫大的祝福。
07
“爱看书”的母亲
还记得那位写下《感谢贫穷》爆火的北大女生王心仪吗?出身贫寒,生活拮据,小时候天天只能以馒头、咸菜果腹。但贫穷、苦难、艰辛,都没能压垮她,反而让她奋发图强,努力靠念书改变命。
而这,完全是受了“爱看书”的母亲的影响。
虽然家非常穷,但母亲常常提醒她和弟弟:好好念书,才是穷孩子翻身的最好捷径。母亲不是嘴巴上讲讲而已,自己一有空闲也会拿起书本,看到有用的常识,便主动和孩子们推荐。
正所谓“念书使人明智”,爱看书的母亲,活得更通透充实,也能给孩子更好的引导。
一位从事教师工作多年的朋友说,那些喜欢学习、爱阅读的孩子,不需要猜,家都有一个“爱看书”的母亲。
有了母亲的亲身示范、带动引导,孩子能在书本中找到成长的乐趣和动力。
无论将来去到哪儿,孩子终归错不了。
08
“爱自己”的母亲
有一个灵魂拷问,引发无数母亲深思:“假如母亲连自己都不喜欢,何谈爱孩子,何谈尊重、理解和教育?”不少母亲总感觉,有了孩子后,所有都要以孩子为中心,什么都以孩子优先。可那份亏待自己、牺牲我们的焦虑和戾气,换不来孩子的尊重和理解,反倒让孩子感到重压:母亲这么生气、焦虑,都是我的问题。
所以,教育专家孙瑞雪提醒母亲们:“真的的好母亲,是先掌握关爱自己。”
看到美味的,可以先满足我们的胃,然后再和孩子推荐;实在太累了,就先休息一下,让孩子自己玩一会儿,等恢复精神了再陪他;朋友约自己出去逛街购物,时间适合的话,可以跟孩子说明一下,好好享受自由的时光。
要了解,唯有母亲掌握“爱自己”、富养自己,才有由内而外的幸福和满足,把更多正能量,传递给孩子。
母亲释放了自己,孩子才更有力量。
09
母亲的三观和态度,决定孩子的将来。唯有母亲饰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用正确的养育办法、无条件的爱和关怀影响孩子。
孩子才能打好生活的底色,在日后的路途中不丢失自己、不迷失方向。
大家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母亲,但大家可以不断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出色,活出榜样。孩子自然就会成长为自己眼里所看见的典范。
与天下母亲们共勉。
(图文来自互联网,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