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后,不少幼儿园孩子就要迈入一个新的生活阶段,开始上小学了。很多父母忙着给孩子补习拼音,父母们同样关注的思维能力却让他们不知该怎么样着手培养,思维能力是不是可以通过练习得到提升也让不少父母困惑不已。为此,大家推荐了两款合适培养幼小衔接孩子思维能力进步的游戏。
游戏名字:皮皮的一天
目的:符号认识能力的培养,学会时间的表达法
活动材料:钟表卡片若干、钟表一个
内容:告诉孩子要来认识一个新朋友皮皮,知道他一天的生活情况。通过对每个小钟表图的察看,让孩子说出什么时间皮皮在干什么,在我们的钟表上拨出相应的时间,通过这个环节告诉孩子,分针走下一步就是1分钟,走一格就是5分钟走两格就是10分钟,分钟的读法是“什么时间”。同时掌握时间的比较,是早了还是晚了。
通过对时钟的认识和时间定义的引入,父母引导孩子在日常关注做每件事用了多久。譬如与幼儿一块计算天天起床后着装,洗漱,吃饭都用了多久,并做相应的记录,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
游戏名字:找规律
目的:图形评价能力的培养,依据图案的排列规律从多个选项中选择出适合的答案
活动材料:有规律图形若干
内容:譬如以上图片,引导孩子逐一察看我们的卡片,找出每张卡片上图案的排列规律,并在给出的备选答案中选择出适合的图案,用彩笔标明。比如上图的飞机卡片,引导孩子先从横向进行察看,发现飞机从左到右也是由小到大,再从纵向进行察看,发现飞机从上到下也使由小到大的,根据这种规律孩子就能非常快选择出答案。当学会了探寻规律的办法后,他们就能更快,更准确地找出正确答案。
对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孩子来讲,找规律这一游戏的困难程度已经上升到数字、颜色、大小三维的阶段,可以借此训练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链接
关于思维练习的误区
思维是什么定义,到底怎么样培养思维能力,对此不只不少父母不知道,甚至还存有误区,为此,大家采访了沪上首家思维练习中心东方之星思维练习馆的许静校长。
误区1、思维练习不可捉摸
剖析: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将思维能力纳入了智商结构的范畴中,提出了著名的智商结构理论。吉尔福特理论觉得,人的智商是由120个智商因子组成,这120个智商因子分别负责人类不同范围的智商活动,智商活动的水平是由这类智商因子的进步水平来决定的。而影响这类智商因子进步水平的是思维内容、思维操作过程和思维结果。同时,他觉得,思维能力是可以在儿童时期培养的,不过思维作为人类非常潜在的一种心理品质,其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需要父母在日常的引导,也是有培训办法的。
误区2、思维能力就是想象力
剖析:不少父母都觉得思维培训就是开发想象力的,其实这是不对的定义。在教育中,思维是一种考虑问题的逻辑推理办法,是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好比是手上的工具,这种能力能让孩子得到更多的常识,和更丰富的生活体验。
误区3、出色的孩子思维能力肯定强
剖析:目前的孩子一个比一个出色,琴棋字画样样齐全,而孩子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是父母总是会忽略的地方。除去拥有各种各样的专长,孩子是不是拥有一个会考虑的大脑也非常重要,专长并非出色的代名词。也只有会考虑的人才是主宰将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