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小有两类型型,一种是生性胆小,一种是后天胆小。
后天的胆小可能不是坏事,孩子了解害怕,说明他的思维进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某个角度讲,他的想象力增强了。
当然,让孩子时常有恐惧感总不是件好事,防止这种现象的产生,第一从看护者入手,看护者害怕的一般也是孩子害怕的,因此,看护人不要把自己觉得害怕的情事灌输给孩子。
譬如,我以前也过一个帖子:地上有只菜青虫,我开心的跑过去,并招呼元宝快来看呀!这里有只菜青虫!元宝也跟着跑了过来,伴随我的视线,他看到了这个肉肉的大虫子,我把虫捏起来放到手背上,凉凉的!,元宝也伸出小手跃跃欲试;同样是这只菜青虫,若是保姆见到,就是另外一种情形了,啊!虫子!快走快走!,从此元宝一见到虫子就躲的远远的。
第二,要从客观的角度教孩子认识事物,孩子在1岁多的时候害怕生人,那样就不要用你若是不乖,外面的老爷爷就来找你!这种话吓唬孩子,如此只能使孩子愈加怕生。你可以说大灰狼专吃小兔子、小羊,是个大坏蛋,却不可以说:大灰狼来吃你啦!
第三,在孩子心中树立一个保护者,一旦孩子遇见了可怕的事物,他会想到有比坏蛋更厉害的人来保护他,而不会由于无助而陷入恐慌。父亲是比较适合担当这一角色的人。平时可以在讲故事的时候告诉孩子,父亲是猎人,猎人专门打大灰狼、狐狸、老虎之后父母甚至可以给孩子设计一个场景,遇见了害怕的事物 母亲处置不了,也非常害怕喊来父亲父亲把怪物驱除,如此,父亲的超人形象在孩子心中就根深蒂固了,也会时刻随着这孩子给他壮胆。
另外一种是生性就胆小,元宝就是这类,办事很小心,顾虑太多。对这种胆小也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就说元宝,他的天性使他免去不少皮肉之伤,也让大家对他比较放心,但我还是觉得这种天性弊大于利。天性是非常难改变的,我所做的只能是帮他削减种种顾虑。譬如今天他在婴幼儿园的滑梯上遇见了一点小危险之后就再也不碰这个滑梯了,我不可以强拉他继续玩,我能做的是明天去婴幼儿园接他出来,自己第一跑去玩滑梯,消除他之前的顾虑,继续挑战这个在他眼中的危险物。生性胆小,假如控制不当,会使人变得懦弱,但假如父母能鼓励孩子消除顾虑,勇于挑战我们的极限,那样在克服胆小的同时,另一种更出色的性格特点也就随之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