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中小学生出现拖延症的趋势越发愈烈,拖延症会对孩子将来导致不可估计的损害,为尽快纠正孩子的行为习惯,小深老师特请专业院校老师亲自指导为孩子讲课。
放纵不管理拖延症的后果:
1.精神萎靡:孩子干不动活有时候是由于孩子不去做,出现上面的状况孩子的身体95%的可能是健康的,一点病都没,除去做事拖延外。
2.变得自我:孩子不会对所有些事情都拖延,而是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拖延,不要觉得自己只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对的,只有做好了必要的事情,才能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3.日渐出现焦虑:由于孩子学习的不突出,拖延成了恐慌,他们开始否定自己,贬低自己,从而产生焦虑,甚至会厌世情绪。
为何要学习时间管理
1、在孩子的日常注入时间管理思想,播下时间的种子。
2、知道孩子时间管理近况,找到时间管理的下一步。
3、打破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无效催促的恶性循环,爸爸妈妈的话语权亦有保质期,孩子势必会在肯定年龄自立,引导孩子成为自律、有序、积极主动的终身学习者,是让爸爸妈妈的爱常伴孩子的最好方法。
时间管理管什么?
管时间:培养孩子感知时间、专注认真、要事1、学习优先的思维。
管目的:或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我们的天分和热爱中。
管习惯:怎么样过一天就是怎么样过一生,通过1日微管理体验学习,打造自我智能化管理软件。
在亲子时间管理软件中,是怎么样划分0-12岁孩子的时间管理段位的呢?每一个阶段对应的目的是什么呢?
小深老师解析:
0-3岁,培养生活规律(吃、睡、动)
4-6岁,打造生活习惯,练习基本生活技能
7-9岁,熟练生活技能,开始培养学习态度
10-12岁,进入自我管理
教养是一个人成功的基本原因,需要从小开始培养。爸爸妈妈的家庭教育方法影响着孩子一生的进步。在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需要关注孩子的教养问题。
孩子的教养,与家境无关。即使你不可以买到高价学区房,不可以带孩子环球旅游,只须他有教养,就会被世界更温顺的对待。
学习专业的时间管理常识,就是在帮助孩子培养一个好的生活习惯,以便于应付以后可能发生的任何事,而不是一味的服从。
时间管理的意义?
1、掌握区别需要和想要:
孩子子的天性,是以爱好来驱动行为,而老师告诉孩子,大家做一件事,并不可以完全取决于自己爱不爱。
Have to是需要要做的事,就算不如何喜欢。譬如,按时上学,做完作业,维持我们的房间整洁等等。完成需要要做的事情,就是履行大家的责任。
want to是大家喜欢、想去做的事情,譬如画画、踢足球、旅游、打游戏等等。正由于大家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大家会感到快乐,而且有机会进步我们的喜好和专长。
2、掌握设定优先级
老师常常用一种叫优先级矩阵的工具让孩子了解,一件事什么时间去做,要考虑两个方面:
1、这件事是不是要紧
2、这件事是不是紧急
譬如复习筹备两天后的考试 VS. 看足球赛直播,如何选择呢?
这个时候,就需要孩子的自我断定。假如感觉下周考试不是那样很难应对,那样看场足球赛,也没什么错;假如感觉考试是个挑战,那样舍弃目前的直播,考完后看看录像,就是负责任的选择。
3、掌握给时间做预算
不管这件事有多要紧,都需要花浪费时间间。而时间,比大家大部分人腰包里的钱更有限,24小时,不多一分钟,也不少一分钟。时间是有限的,这个定义在孩子婴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牢牢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