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幼儿家庭教育  幼教  学习  注意力训练  育儿新知  智力开发  家长教育心得  教育  学习动力  家庭教育帮 

不要对孩子说“123”,这远比你想象的害处大

   日期:2024-11-25     来源:www.huijvwang.com    浏览:563    
文章简介:大部分状况下,大家对孩子生气,不是由于孩子叛逆,而是由于自己对孩子说的话失去了权威而生气。 孩子越长大,越有我们的倡导。
不要对孩子说“123”,这远比你想象的危害大

大部分状况下,大家对孩子生气,不是由于孩子叛逆,而是由于自己对孩子说的话失去了权威而生气。

孩子越长大,越有我们的倡导。

而父母假如感觉道理说不通,立刻会说:“我数到三!你立刻……”强硬地让孩子服从。

头几次,确实有效,孩子会由于害怕而屈服。

但,由于如此的强硬会让孩子心里受伤并且非常难治愈,如此下去的话,会起到相反的成效。

123,会让孩子加剧对你的恐惧

在孩子快乐地玩耍,非常入迷,不来吃饭。

母亲沉下脸叫到:“我数1-2-3,立刻来吃饭! ”

“1……”孩子小手停了下来,战战兢兢地看着母亲,放手了手中的玩具。

“2……”孩子慌忙站起来,向餐桌方向走去。

“3! ”孩子已经坐在椅子上,筹备吃饭了。

如此的场景常常上演。当大家为我们的办法感到自豪,高效而省事的时候,或许会给孩子的内心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

“当孩子忘我地沉浸在我们的世界里,不想被打扰时,三个神奇的数字“1-2-3”会飞速引出孩子,让孩子根据大人的指示行动。 这个心理机制会产生恐惧等相当痛苦的情绪。”

像看恐怖电影时一样,最可怕的不是最后看到的场景,而是之前的漫长铺垫和等待。

“1-2-3”,看起来看上去这样平静无害。

不打也不骂,让孩子能立刻“对抗”想玩的本能,飞速听从大人的话,靠的是让孩子的恐惧在等待时发酵。

数着数着,孩子的心里的弦一点一点地绷紧了。

孩子听到“1”的时候,已经开始紧张了。

他不了解惩罚是什么,恐惧因未知而不断放大。

长期生活在恐惧中,孩子会变得胆小,自卑,把所有些心理能量都用在存活上,却不敢进步自己。

吓唬孩子,得到的是他的“暂时顺从”,牺牲的是他的身心健康和将来的进步。

长期123,孩子非常难意识到原则和边界

蒙台梭利博士觉得,环境中规则不必多,但需要让孩子了解认识规则。

孩子还没大人的理解力。需要通过一件一件的事来认识规则,历程一次次摩擦来打造边界,最后遵守规则。

数123的方法看上去开明规则,但事实上是爸爸妈妈在偷懒——需要孩子跳过打造规则的过程直接遵守规则。

这种做法在短期内看着有效,但正在一点点吞噬着孩子的原则和边界感。

公园里有一个七八岁的男生在长椅上边玩耍边吃着高兴果,果壳掉的到处都是。

母亲对男生说:“快把垃圾捡起来!”。男生像没听到一样,依旧我行我素。

母亲有点着急。“我喊‘123’,再不捡你就完蛋了。 ”

男生一听到这句话,就快点蹲下捡起果壳。

母亲叹了口气,对旁边朋友说。“什么都得让我叫123。 不如此做的话,天天小错不断。 ”

孩子无视环境和规则,不是爸爸妈妈不教育,而是办法错误。

爸爸妈妈一直管教孩子用叫123的办法,其实是给孩子打造了行为约束的“他律”模式。

伴随时间的推移,孩子脑子里会形成惰性:

假如出了什么事,可以不需要想太多规则,也可以无视环境。假如爸爸妈妈不喊123,就没什么大不了的。

由于他们习惯了把123作为规则,或者是底线,习惯了用“他律”需要自己。

长此以往,孩子不只非常难自律,而且会在失去原则的状况下,也会培养一些不好的习惯。

不数123,也能教好孩子

在一个综艺节目中,包文婧想让饺子吃饭,但饺子直接就拒绝了。

张歆艺无意说:“小猪佩奇也是这么吃的。”饺子立刻就吃了。

确实,假如包文婧说“数到三,立刻给我吃”,或许饺子立刻就会吃,但对于保持亲子关系,结果一定不同。

威胁孩子在短期内可能很有效,但如此下去,孩子会失去对爸爸妈妈的依靠感和安全感,反而容易出现不听话、迎合的两种扭曲的相处方法。

温和的办法,可能见效不是非常快,但对孩子心理的长期进步是有益的。

示范

人是视觉动物,通过视觉接收外面90%以上的信息,大家会更容易记住所看到的。

与其爸爸妈妈数123、不停催促,不如示范一次,教孩子每一步该如何做,孩子内心就会踏实下来。并且试着鼓励他们,或许下次就能独立完成。

鼓励

有时候,孩子不按爸爸妈妈说的做,是由于害怕自己做得不够好,爸爸妈妈生气。

此时,公式123只能加深孩子的无力感。

爸爸妈妈用简单的几句话鼓励孩子,以着装为例——“我看到你刚刚自己挂好了外套”“试着把袖子放进来看看”等等。

创造机会

平时生活活动是孩子获得秩序感、安全感的要紧来源,也是进步动作、思维、培养独立性的要紧基础。

假如基础没打好,再如何数123,逼孩子也没用。

让更多的孩子有意识地参与家务,刚开始只不过洗衣服、择菜,对孩子的进步也很有帮助。

约定

明确的期待比暂时的需要更容易让孩子感到尊敬和安全,更容易实行。比如,大家可以告诉孩子玩半个小时再整理玩具。

拿出来的玩具是有限的,可以收纳在玩具架上,剩下的可以收纳在储物箱里。

时间到了,邀请孩子把常常玩的玩具放回去就好了。

下次收纳孩子会更有自信。

假如“123”这句话背后若是恐惧,那样等待的时间会加剧恐惧。

相反,假如背后是期望和幸福,在这短暂的时间里,美好和期望也会如期而至。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