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什么辅导班,都不如天天坚持写一百字
我迅速地算了一下,迄今为止我写过的文章字数加起来应该有四百万了。但,把我过去曾在媒体行业呆的那十年,写过的数千篇文章,写过的几本书,加起来,也占不到60%,那剩下的40%多到哪里了呢?写日记。
我有写日记的习惯,非常早的时候,大约在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开始坚持。刚开始是在日记本上写,后来上了大学之后,开始在电脑里word上写,上了研究生的时候,开始写博客,再到后来,就是在Evernote印象笔记上,随时随地写……这20多年写日记的习惯,真的让我受益太多。我说的写日记,肯定不是你想的那种写长篇,而是不给自己限制,但求天天都写一点,一百字也行,五百字也行,开心得时候多写,不开心的时候少写,但必须要坚持写,这非常重要。
目前不少孩子阅读面非常广,阅读量非常高,但一到写作文就是写不出来。父母第一要帮助孩子做到的,是找到对写作的兴趣。而关于兴趣的第一件事,我建议千万不要去报什么作文辅导班,而是从写日记开始,天天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喜欢机器人就写机器人,喜欢篮球就写对打篮球的领会,一百字就OK。
当然也不要把它当成任务,实在写不出来呢,就讲出,用录音软件录下来,反正要坚持,坚持三周、半年后,回过头看看,无论作为孩子还是父母,大家自己都会发现做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条条大路通罗马,请勿再讨好老师
刚刚这个小同学问,老师需要写400字,可是没写到400字,想了一会儿就在后面写了一堆废话,该如何解决?第一我要对你说,你真的非常棒,充字数一定是可以的,由于要把废话组织起来,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想这个问题的根本,可能还是在于关于写作文的主角是哪个。不同话题不同题材的写作这件事,老师一般为了迅速提升同学们的“水平”,会给模板、会给办法甚至方向,甚至内容的要素,但这类并非站在孩子的角度想的,更可能不是他们有兴趣的。
我再问一下,你近期写过的作文,你感觉写的最好的是哪一篇,什么主题?
(提问的小同学回答:“将来的大门。”)
OK,老师布置了“将来的大门”这个作文,有一个同学在想,大家这个大门是朝南的,将来的大门是朝南还是朝北,陷入了空间的想象,或者说过去深圳是将来的大门,目前将来的大门在哪?将来的大门是网络还是?科技是将来的大门,我喜欢科技等等……第一个角度是学科导向,完全依据老师在学校说过什么,对应写将来的大门在哪儿,那就是捆住自己,第二个是兴趣导向——我喜欢什么,然后写将来的大门在哪儿。
我有两个建议,第一,当你有一个作文的时候,要了解,每个作文题目有多种写法,老师可能给了一些建议,那是老师想赶快叫你写出来,可以赶快批完回家休息。你好好想想你喜欢什么,老师虽然给你建议,但你未必听他的。
第二,父母确实要引导,这个事情大家再说,毕竟她是一个小学生,还不了解我们的兴趣在哪。父母有时说一句话非常长,平均30%放到你女儿身上,就能写800字的作文,引导她,看到一个事情的时候,引导她多说,多练,这真的非常重要,不要把所有都“外包”给学校和老师。
▋抄书、撕书、爸爸妈妈代笔、物质勉励……这类“怪招”并没那样可怕
刚刚的这位同学的问题是,他一个人看了好多好多课外书,但还是写不出来,但一写作文还是写不出来。如何解决?刚刚我已经说了我的三个看法,第一,写你想写的;第二,写日记;第三,父母和孩子常常聊一些有兴趣的话题。
我再给几个办法。
第一,抄书和撕书。我说的抄书,不是叫你去抄作文,而是摘抄、抄写。我指的是平常在写日记的时候,可能写不出来,那近期看了什么小说,把里面最喜欢的一段抄出来。不是说抄到作文上,而是打到电脑里面或是写到本子上,这个非常有用。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甚至做记者好多年的时候,还在维持这个习惯。就是看到对自己有启发的书里的重点段落的话,我把它手写到本子上,或者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存到电脑上,绝对不要复制粘贴。视觉上看一个东西和写出来,这种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后一种作法会让那些东西潜移默化变成你一个人的一部分。
我说的撕书,这是比写日记、抄书更退一步的“妥协”作法。是指,在家建议一个“阅读墙”。孩子看到一本书的某一页,非常精彩,我建议把这一页撕下来,贴到墙上。一来,多数人看书,就算是好书,最多也就看个三遍,然后就束之高阁了。既然如此,不如把最精彩的东西撕下来,不然就跟本整本书被尘封起来了。好的内容打造起来的“阅读墙”,孩子天天面对,会打造更深的印象,不同内容的交叉,又能给孩子一些联想和启发,也是一件非常有趣也非常值得做的事情,首要条件当然是——你舍不舍得撕书。
第二,叫你的父母替你写,但要有一个频率,譬如一学期最多两三次。写作文写不出来的时候,温顺的父母是引导,着急的父母是催促,但归根到底是让孩子来做这件事。其实可以打破常规,父母替孩子来写。一来,这其实也是一个“亲子伴随”的过程,父母会对孩子写作文有更深的领会; 二来,你还真未必有孩子写的生动有趣,孩子或许会“鄙视”你,这种“鄙视”可能激起了孩子的写作热情,目的不就达到了吗?当然,还是那句话,要控制频率,并且父母要告诉老师,今天这篇作文,是你帮孩子完成的,要诚实,告诉老师所以然,并不可怕。
第三,给钱。有父母在笑,呵呵,听起来非常俗吧,换个词可能就好了——设立一个“写作基金”。一年大约一千块钱为上限,孩子能坚持天天写100字,坚持了几天;或者坚持写周记,坚持了多少周;或者是写作文的时候能能甩下包袱,先写出来再说,可以坚持多少次......依据一个机制,按期(譬如每月或每两个月)进行一次物质奖励。真的值得尝试一下。可能有的人会感觉比较俗,先不要说俗,你先去做,或许会带来意料之外的收成。犹太家庭在物质勉励这一块做的非常不错,甚至孩子做家务也会给物质勉励,但在犹太人当中并没听到多少把孩子“惯坏”了的说法和争议。
▋不带孩子常去探索世界,就永远治标不治本
说了这么多,假如说非常重要的是什么的话,我感觉是父母平常要多孩子去外面旅游,无论是走马观花,还是博物学习旅游,或是游学等等。就像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里那种台词一样“你都没观去世界,谈什么世界观”。孩子对这个世界这个社会长什么样子完全不了解,老师说太多“写出真情实感”,孩子也是盲人摸象。
所以写作文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还是那句话,父母再如何忙,要也多陪陪孩子。这也是一直以来少年商学院的主张,就算带孩子去博物馆——去博物馆之前,给孩子一个挑战,譬如说要找到科技博物馆的三个东西,然后排出来……携带任务去,就会察看和考虑。大家一直说,以前,课堂是孩子们的世界,目前,世界才是孩子们的课堂。这不只关乎能否写出好作文,更关乎 孩子将来能否成为一个完善的世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