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要掌握“听重点”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大二女孩付正把文科老师讲课风格大体分为三种:中规中矩型、拓展拔高型、天马行空型。“大一时财产保险学老师非常严谨,讲课也非常认真。他会根据教程,一点点一丝不苟地把书上的定义、例子讲给大家。”付正说。学这门课时,课上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认真记好笔记,课下复习一下,临考试前背一背,“成绩就低不了”。这是付正总结的学习秘诀。“但西方经济学老师讲课则是另一种风格,课堂上他极少讲教程上的定义,一直讲一些超出教程基本内容的延伸性和探讨性的常识。要听懂他的课,大家就要提前把书看一下,把基础性常识学会了。”
对此,赵辛华也深有同感,“大一时,教大家古时候汉语的洪老师在上课时总爱提问一些比较刁钻的问题,大伙常常是胆战心惊。”有一次,洪老师问赵辛华,四书五经能否反映上古汉语的原貌。赵辛华愣住了,她了解一定不可以,但不了解为何不可以。学古时候汉语必须要多考虑,学着培养提出问题、剖析问题的能力,这是洪老师在课堂上给全班同学的建议。
课后,赵辛华深有感慨:要学好古时候汉语课,需要事先预习教程,并注意拓展我们的常识面,多读古书典籍。为了这门课,赵辛华读了不少文化典籍。
“但古时候文学作品课又不同了,教程上有关李白的生平只有几行字,但老师却详细介绍了李白的出生地,做过的官职,到过什么地方,历程过的趣事,而教程上诗歌的赏析却不讲。”后来,赵辛华慢慢理解了老师的用心,诗人的生活遭遇会干扰到不同时期的诗歌风格,所以老师要天马行空地讲李白的生平。
后来,赵辛华也理解了文静美学课上老师为何会抽出大段时间来对比舒婷和伊沙的诗歌,会在课堂上讲起依据《雷雨》改编的舞蹈,“这是老师换了一种方法让大家来理解美。”
“我就抱着一种赏析的态度来听,不再纠结于什么是重点,要快点记下来,而是重点听老师讲课剖析问题的思路,虽然这类东西与课程无直接关系,但细细品味,老师却是在讲一些常见的理解问题的思路。”不过赵辛华坦承,能以一种赏析的态度去听课并困难,这也需要课下认真地阅读老师推荐的书目,如此才能和老师有碰撞,不然就不知所云,赏析不动了。实习生/陈伟光
开学第一课学习技巧
麻辣教授 不一样的课要不同地“听”
“她的课激情澎湃,活泼好动,有感染力。”上完周游老师的课后,一位同学有感而发。周老师的课堂一向为天津大学中文系的学生所推崇,也是大伙最乐意向外系同学推广的中文系精品课堂。大伙觉得,周老师上课有三大魔力——
第一,周老师是个风韵女性,对我们的课程严肃认真,上课非常严谨,对学生严格需要,课后却摇身一变成为体贴温和的好老师。大伙感觉跟她交流非常舒服,这跟上课时的严肃对比鲜明。
第二,周老师学识丰富,上课旁征博引,严谨中更添幽默,充分地调动了课堂的氛围,她的课堂上既收成常识又传播笑声。《文学概论》本身是一门非常抽象枯燥的课程,但周老师却让课堂丰富而精彩,在讲“风格的创造及表现”这一课题时,她对最近比较火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郎》的解说引得哄堂大笑,在讲《鬼吹灯》时,提到自己晚上看书的毛骨悚然,也叫人不由地想试试看看。
第三,周老师的课一直都是重点突出,叫人印象深刻。学生都是神采奕奕,紧随老师的思维,几乎无人缺席,没人睡觉。在她课堂上学到的常识,学生们能运用自如。
周老师说,作为一个大学教师,更要紧的是给学生起到一个向导有哪些用途,就譬如,将学生带到山脚下,让学生自己感悟漂亮的风景。不过她强调,不一样的课有不一样的讲法,学生们要掌握听课,不要光看热闹。她提到,她在课堂所重视的是学生课堂上的吸收率,依据课程种类的不同,她的课堂也是各有不同,像专业核心课,重点就放在老师上,课堂以老师讲为主,学生记忆为辅,问题在课后准时交流;选修课上,更侧重于课堂的互动,挖空心思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在一些特点课程上,则更重视学生我们的展示,学生可以以各种形式对课题进行发挥,师生角色互换,以期达到更精彩的成效。
校园记者 王凯凯 本版摄影 姜宝成
大一时,当历史学院的张云飞去上晚自习时,总能听到哥们儿的“忠告”:“哥哥,都大学了,你还让大学生活这么无聊地度过呀。”这让云飞非常无奈,也非常不理解:“难道大学就无需用功学习了吗?”
据悉,以高中时吃苦、受累太多为由,而放松大学学习的做法在大学中特别是在大一新生中非常时尚。
“高中课堂主如果学习具体常识。因此,在高中,每一个要点都需要讲到。而大学则侧重于学习技巧的传授和独立考虑能力的培养,因为课时的限制,教程上内容并不会全部讲完,其余的内容可能就要用老师传授过的办法来自学了。”张云飞总结道。
据历史学院研究生小郝介绍,在讲宗教学时,老师不会把宗教一个个讲完,可能只讲两三个要紧宗教的教义和其他宗教教义上的联系及其对历史研究的贡献,目的在于传授一种学习模式,用它来剖析其他的宗教。因此,同学们应该适应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听课方法的转变。
“高中时,学生会有完整的课程安排,甚至包含自习时间的安排。大学期间课程相对轻松,很多课程都是流动的,老师一般讲完课就离开了,不会再去安排课下‘自习’。因此,大学期间,需要自己给自己安排‘课堂’去学习,需要由被动地被安排学习,到主动地给自己安排学习。”已读大二的张云飞深有感触地说。
“高中时,老师一般会催着学习,假如学习出问题了,班主任会主动找到你。然而,在大学中,一般大班上课,老师不可能顾及每一个人。假如想和老师探讨、交流,需要自己去联系导师。”最后,张云飞总结说,来到大学后需要完成“有问题时被老师找”到“想交流时主动去找老师”的转变。实习生/陈伟光
看重自习
安排学习 从被动到主动
首次体验双语教学,是在大二的时候,生物化学课,印象很深刻。第一次拿到这种全是英文的教科书,心里一片茫然。
期待又紧张,携带一点抗拒的心理,迎来了我的第一堂生化课。老师是一位老教师,很平易近人,教学耐心又仔细,很负责,让我紧张抗拒的心日渐放松下来了。
老师没用幻灯,全是自己手写板书,板书全是英文,但明确明了,每一个要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点出,通过老师明确的解说,理解吸收完全不成问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是说中文,但重点的专业词语会用英文,由于全是重点词语,所以听懂也不会成问题。我环顾一下四周的同学,发现大伙都放手了紧张茫然的表情,换上了会心的微笑来听老师解说。
伴随时间的推移,大伙对双语教学有了肯定的认识和适应,也总结出不少应付双语教学的经验。
天津医科大学学生董庆云觉得,平常做的训练册有两种,一种是中文训练册,一种是英文训练册,千万不要偷懒只做中文的不做英文的,反而是中文的可以不做只做英文的就能了,由于常识内容是一样的,只有多训练,才能加大对英文专业词语的记忆。另外,英文教程中生词一定会有不少,但并没必要把所有些生词都查了解,只须把重点的专业词语记住了,大概意思就能理解了,如此能节省不少时间,做到事半功倍。
上课前的预习和筹备也非常重要。吴秋丽说,上课前必须要先大概看看下堂课讲什么,把核心词语都弄懂,如此上课时就不会一愣一愣的了。王涣说,既然是双语教学,就要时刻记得提升我们的英语能力,常常看一些英文文献,可以提升自己阅读英文教程的能力。校园记者 刘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