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天气秋高气爽,既是北京最好的季节,也是高校里最热闹的时候,按说大量的新生入校、报到、军训、上课等等,会让相对平静的校园有了更多的活力,但今年的9月,有的大学却一改往年的热闹景象,有些冷冷清清,有些活力不足,更有些甚至室迩人遐,这类大学都有一个一同点——民办大学,而导致现在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主要在于生源急剧降低。来自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的不完全统计显示,到现在为止,全国民办高校的招生情况降低紧急,常见降低幅度在一半左右,其中民办大学较集中的西安降低最多,招生数目只有往年的两三成,民办高校遭遇了新的困境,有人甚至抛出了民办高校的“拐点”论。
现象
大学城可见整栋空楼
离北京40公里的东方大学城是最著名的民办高校区之一,拥有20多所各种性质的高校。往年的9月,都会有数万名学生从全国各地汇集到这里,然而今年却有的不同。记者在一些学生宿舍区走访时发现,不少学生宿舍区都能见到整栋的空楼。就连附近的商铺也遭到了影响,随处可见贴着“招租”、“出售”字样,无论是餐厅还是超市,由于客户资源降低,不少都已经保持不下去了。一名黄姓成都小吃店老板告诉记者,他是三年前来这里门店经营的,“那时候学生真的很多,学校饭店到处排着长队,所以,大家店里午饭时常常要拼座位吃饭。”黄老板回忆起大学城的黄金岁月时一脸的喜悦,“目前人比那时候差了一半,我的店近期两个月都是赔钱经营的,如果十一后还是如此,我也考虑换个地方了。”
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航空旅游分院院长黄震奇透露,本来能容纳6万学生的东方大学城,今年只招到了3万名学生。最多时拥有30多所高校的大学城,目前高校数目锐减,他个人判断,今年一定要倒一批民办高校,由于招生数目太少了,而先期的投入又高,刚开始招生需要广告费,修建校舍,有些是租校舍,还需要师资的酬金,在国家不可以给民办高校投入的状况下,一旦资金链断裂只好破产,黄震奇估计今年就是如此的一个坎儿。北京东方研修学院副院长靳萌的介绍也印证了上面的事实,该校今年招生的人数跟计划相比,只有50%左右,2007年和2008年这两年基本上很平稳,而东方研修学院的招生状况在大学城里还是很好的。
抢生源大战没起用途
从8月中旬开始,北京站和北京西站就迎来了民办高校的生源争夺战,不管旅客是乘坐什么车次从哪儿来,只须是学生模样,就必然会有人走过去,一边递给你传单,一边热情地劝说:“考试报名大家学校吧!”海量民办高校的一线品牌子已经是每年八9月份火车站出口的一个固定“景观”了。
只须路过的旅客稍有迟疑,或者对他们的传单多看几眼,基本上这个旅客就别想轻松脱身了,记者就在9月3日接站时目睹了如此一幕:一个学生接过招生职员递来的传单,只不过问了一下“你们学校有没分数需要?”两个招生职员就“白话”开了,一个表示分数都好说,只须有好学的精神;另一个则现身说法,大讲自己选择的专业目前收成颇丰;最后在招生职员“大家学校毕业后可以完全解决就业”的忽悠下,这个学生旅客被他们拉上了到校参观的班车。
据悉,近几年北京民办高校都在火车站设了接站点,部分学校还不仅一个。如此接站有哪些好处是,一来保证各区域招生点招来的新生可以顺利到达学校进行报到交费,预防被其他学校抢走;二是广种博收,有枣没枣打一竿子,游说那些自主来京求学的学生考试报名本校。据知情人士透露,这类负责招生的职员大多是本校学生,而且依据营业额都会拿到相应的报酬。一般,招生职员每招到一名学生,可以拿到2000元至4000元不等的提成。但这类提成一般并不会立刻兑现,开学后头两个月才最重要。通常来讲,开学后前两个月内学生不流失就能得到全额的招生提成。
而今年,如此的生源大战没让民办高校收到理想的回报。北京财经专修学院副院长汤志强觉得,今年招生太难了,虽然他们动了不少脑筋,想了不少方法,但招生的成就还是不理想。据了解,该校去年招了1600人,今年才招了不到1000人,比去年降低了四成左右,而不少同样参加了生源大战的学校最后还不如他们。
追访
今年为什么遇生源危机
对于今年民办高校遇见生源问题是什么原因,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季明明给记者剖析了以下是什么原因:
■考试报名人数降低
从2000年开始,全日制高校连年扩招,2001年,全国各种高校招生1230万,毛录取率12.5%,而2008年,同样的数字变成了2907万,毛录取率达到了23.3%;现在中国学生同意高等教育的机会多了,而考生的人数因为计划生育等缘由还在降低,再加上不少招生机构不断地降分补录,使得考生9月中旬还有机会进入公办的高校,导致了民办高校选择空间的变小。
■中等职校分流
现在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已经连续4年就业率达到了95%,从2003年到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数增加了800多万人,分流了很多考生。
■出国留学人数增加
季明明觉得,自费留学人数的增加也降低了民办高校的选择空间,因为金融危机是什么原因,出国留学的成本减少了三分之一,还有不少国家减少了分数和签证等门槛,2007年出国自费留学的人数只有10万人左右,而2008年达到了19万,增幅之大前所未有,今年,这个数字只能比去年更高。今年四川、重庆等地出现了还没高考考试毕业班就已经有多人出国留学的怪现象。
■大学生就业难的影响
现在的形势下,就连公办大学的毕业生找工作都非常难,更别说民办高校的毕业生了,就业的紧急重压让一些学生和父母对考试报名民办大学的积极性减少了。新念书无用论也在一定量上降低了民办大学的吸引力。
■办学水平问题
季明明告诉记者,有的民办高校的办学水平确实存在问题,这几年媒体也陆续揭秘了一些民办高校的负面新闻,这类负面的报道严重干扰了民办高校在考生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调查手记
“拐点”之争
事实上,早在今年的招生危机爆发之前,提供非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就已经出现了破产潮。2008年全国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866所,比2003年反倒降低了238所。一些业内人士痛心地告诉记者,学校数目急剧萎缩、招生大幅下滑,非常大程度上也由于这个行业自己管理混乱、鱼龙混杂,最后自己砸了我们的牌子。就在一个月前,重庆某民办高校因为只招到8名学生,开课8天就申请破产,当地教委表示,这所学校事实上并不拥有办学资质。而此前的7月25日,北京教委就公开对25所民办高等教育机构进行了通报批评,针对的主如果不真实宣传等违规行为。无序角逐、不真实宣传,损害了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声誉,学生和父母对民办学校敬而远之,致使招生危机。
在北京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刘林看来,中国民办教育正在历程着一个两极分化、优胜劣汰的阶段。北京民办高校在鼎盛时期,针对高自学考试的非学历教育学校一度达到120余所,而目前已不足50所。一些民办校过于看重规模扩张,将很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招生宣传上,没看重教学水平和学校硬件建设,致使办学条件和声誉落后于社会需要,学校已只剩下空壳。“民办高等教育目前处于拐点。”近日,在一场研讨会上,一些与会者对于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进步做出了如此的判断。
但,也有专家并不认可由于现在暂时的困难,就给民办高校下一个“拐点”的结论,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季明明就持如此的看法,他告诉记者,不可以由于某些区域、某些学校的困境就给整个行业定下如此的论调,由于民办教育不是一个暂时的范围,是国内教育改革的巨大收获之一,在整个教育系统内占有必不可少的地位。另外,从需要来看,民办教育有着巨大的进步空间,国内要建设人力资源大国需要民办教育机构的贡献。从国际上的状况来看,发达国家的一流大学绝大部分都是民办的,而国内民办教育机构的进步空间还有非常大。
无论是否有所谓的“拐点”出现,民办高校面临的严峻形势都是不容回避的,大家期待中国民办教育尽快走出困境,重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