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小学,有些父母挤破了头也要让孩子上名校,其实,孩子上不上名校并无关紧要,要紧的是合适孩子的学校才是最好的。那样,在幼升小筹备中,父母都容易犯什么错呢?
1、盲目追求名校
案例:今年强强要升小学了,为了让他有个高效学习环境,强强爸爸妈妈托人找关系,花高价才把强强送进了某省级重点小学。可是学校离家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从此强强天天都得比别的孩子早起一个多小时。而强强的爸爸妈妈也由于天天由哪个自责送孩子上学的事情而争吵不休。一年过去,孩子瘦了不少,老师还反馈强强上课常常打瞌睡,学习效率非常低。
点评:
孩子上小学了虽然是个小大人了,但各项生理特征并没发生质的变化,充足的睡眠、适当的作息规律才能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仅仅为了孩子能上有知名度的小学,而耗去孩子很多的精力、家本不丰厚的经济资源,与家庭的和睦,是否有点得不偿失?在为孩子选择学校这一点上,父母要综合考虑,除去学校的教学水平,就近入学也要考虑在内,让孩子轻装上阵,才能保证“教”与“学”的好互动。
2、入学前很多补课
案例:嘉嘉上婴幼儿园时就拿过不少钢琴比赛、书法比赛的大奖。要上小学了,嘉嘉爸爸妈妈感觉不可以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提前给孩子“加餐”——很多补课。可是,上了小学的嘉嘉非但没体现出优势,班主任还常常跟嘉嘉爸爸妈妈说,她不少英语发音很难矫正,上数学课又由于感觉内容简单重复,也不想认真听课,入门知识学得不扎实。
点评:
在不少父母眼中,“幼小衔接”这个词就代表着常识的承接和过渡。这种理解不无道理,婴幼儿园大班的教掌握为孩子上小学做一些常识方面的筹备。但,常识的筹备并非幼小衔接的重点或者全部。孩子提前学的内容也要有选择,不然与小学的教学内容产生冲突,有时甚至存在不同,那只能搞混孩子的正误判断,也减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给小学教师的正常教学工作带来困难。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父母可以参考孩子的学习兴趣选择两项加以培养,维持孩子对常识探索的热情才是非常重要的。
3、入学而适应,父母来包办
案例:贝贝是爷爷奶奶的心肝。自打贝贝上了小学,回家就愁眉苦脸,爱发脾气。原来老师天天留下的作业,忙坏了贪玩的贝贝。爷爷奶奶开始发愁了,他们感觉孩子刚入学,不需要所有事情都自己做,让孩子不高兴。于是爷爷奶奶当起了贝贝的“陪读”,模仿孩子歪歪扭扭的笔迹做完了半个学期的作业。贝贝高兴了,可是期末考试的成绩也就不言而喻了。
点评:
小学是孩子系统地学习各科常识的开端,是为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打基础的阶段。因此,肯定形式的、定量的课后作业是小学教学的延伸部分,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学会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包办会干扰孩子独立学习、自主考虑能力的培养,并且对孩子好学习态度的培养也有影响。
在教学方法上,婴幼儿园和小学有较大的差异,父母要“硬下心肠”,帮助孩子适应这种差异,树立学习的信心。
4、小学教师如婴幼儿园教师“尽责”
案例:玲玲是个性格内向的小姑娘,幸好婴幼儿园的陈老师对玲玲特别照顾。上了小学,一个班有四十几个同学,班主任对玲玲生活上的照顾也不如婴幼儿固的陈老师。玲玲感到非常失落,性格越发孤僻内向了。玲玲的爸爸妈妈感觉这是小学班主任的错,她没婴幼儿园陈老师那样尽责。
点评:
婴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所饰演的角色也有所不同。在婴幼儿园里,教师是拓展教学工作的教育者,也是孩子平时生活的照料者。在小学,教师的工作重点在教学而非保育。第二,婴幼儿园和小学在班级人数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教师没办法顾及所有学生的所有方面,这和孩子从婴幼儿园到小学的进步特征——独立性日渐增强是互为因果的。对于玲玲如此性格内向的孩子,父母应加以引导,使她将对教师的情感依靠转向朝夕相处的同学身上,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附:小学和婴幼儿园不同
1、从学习环境看:婴幼儿园的教室一般布置得都很美观、形象、富有童趣。而小学教室一般由课本、黑板、桌椅、多媒体展台等教学设施构成,对孩子的吸引力减少。
2、从学习技巧看:婴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础活动。小学则以学习为主,要依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课程。
3、从师生关系上看:在婴幼儿园,老师对孩子街拍顾比较多。而在小学,老师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学上,在生活上对学生的关心要比婴幼儿园老师相对降低。
4、从教学办法上看:婴幼儿园倡导在玩中学、学中玩。小学则以书面语言为主,强调文化常识的系统教育,课堂大多以老师的解说为主,孩子还需要完成适量的作业。
5、从行为规范上看:一般在婴幼儿园被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个人需要,如喝水、上卫生间、说话、玩玩具,在升入小学将来都不再被看重。孩子在上课期间,抱臂坐正,不随意说话、发言先举手、学习用品放整齐、课本作业不准撕、上课不准喝水、在指定地方等父母接送等规定都纳入学生的1日行为规范中。·
结语:小学和婴幼儿园不同,孩子从婴幼儿园进入小学,要历程一系列重大变化,其中最本质的变化是:婴幼儿园的孩子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处于受成人保护、养育的状况下,他们对社会还不负有任何责任。而小学则以学习为主要活动,学习成为儿童对社会承担的义务。父母需要知道这种变化,及早伸出温暖有力的手,扶助孩子度过这个转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