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辅助同学们做好预习,特总结十种高效预习需要注意的地方,供同学们参考:
要分类预习 预习从时间和内容上可以分为三类:—是课前预习,二是阶段预习,三是学期预习。课前预习,就是在上新课前预习下—节课的内容;阶段预习,就是用较长、较多的时间预习—章或多章的内容;学期预习,就是在假期中预习下学期的内容。这三种预习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每一个学生应该在学习的空闲时间自觉地安排和分类预习。
选择好预习时间 这里所指的预习时间是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最好安排在做完当天功课后的剩余时间里,依据时间的多少来确定预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当然,也可以安排在其他课外时间里预习。在时间很紧迫的状况下,抓紧时间在上课前几分钟把立刻要讲的课文迅速浏览一遍,也比一点不预习好得多。
飞速浏览新课 预习时,先把要预习的内容迅速浏览—遍,使自己对新课心中有数,初步了解新课中什么是—看就懂的,什么是看不明白的,然后携带这类问题细读第二遍。
携带问题细读第二遍 通过第—遍对新课文的迅速浏览,自己对新课的内容已有了初步知道,然后携带第一遍浏览时发现的问题,认真细读第二遍。阅读第二遍时,速度要放慢一些,一边细读,一边考虑与理解,遇见不知道的地方,要停下来反复考虑,对不认识的生字、生词,要立即查工具书搞了解,实在搞不懂的问题,就把它记下来带到课堂上,听课时再去解决。
要边阅读边记笔记 第二遍阅读的时间,就是做笔记的时间。预习笔记有两种:—种是记在书上,另—种是记在本上。在书上做笔记,就是边细读,边在书的空白处或有关内容下圈点勾画或批注;在笔记本上做笔记,就是—边细读,一边把重点和不懂的内容纲要记在本上。
要找出重点和疑点 预习中,—定要把新课内容的重点和疑点找出来,然后把重点和疑点带到课堂上去。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自己所找的重点和疑点时,肯定认真的一边听、一边考虑,听出老师解说的思路。经老师解说后,有的问题仍不知道,就要抓紧时间和机会向老师发问,直到把预习中找出的疑点弄了解为止。
阅读与查资料相结合 在预习阅读过程中,对不认识的生字,不懂的生词和不懂的内容,要立即查字典、词典和其它参考资料,把生字、生词在书上注音、注释。
独立考虑发现问题 预习成败的重点,就是可以独立考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预习中要先考虑,后查资料;先发现问题,后提出问题;先看清意思,然后再做笔记。
不要全方位预习 预习时,不要—下子全方位铺开,全方位预习是不现实的,一是时间难保证,
二是精力难保证,三是水平难保证。预习要先选择自己感到吃力的内容先预习,时间紧时,先查出生字、生词和列出不知道的地方,时间更紧迫时,就先把新课迅速阅读—遍。“磨刀不误砍柴工”,不要觉得作业时间紧,就舍弃预习。
不同学科使用不一样的办法 预习时,不可以千篇—律,不一样的学科要使用不一样的办法预习,抓不一样的要素。譬如,预习理科时,要把重点放在数学的定理、定律、公式、定义和原理上;文科预习的重点放在排除生字、生词、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和写作风格上。
除此之外,要特别注意两点,1、预习不等同于提前学习,它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给高效率听课作好铺垫,因此不必耗费很多精力时间彻底搞清所有,不少同学在试图培养预习习惯的开始总是出现此类状况,以至不堪重负非常快舍弃。2、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听讲,万不可由于课前预习、对课上常识已有肯定知道就洋洋得意、松心懈怠,不然与舍本逐末无二。